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加强青年文化认同是铸牢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加强青年文化认同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青年爱国主义情感。从教育灌输、文化感染、网络引导等方面积极探寻青年文化认同的路径,对于加强青年文化认同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生力量,加强青年的文化认同,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从而激发青年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紧密结合。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的未来与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回顾党的历史,每一代青年在民族危亡和国家复兴的重大时刻,主动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今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离不开各族青年共同努力,砥砺奋斗。通过加强青年文化认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总之,加强青年文化认同,有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凝聚起青年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承载了党的理论创新,蕴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团结的根本,精神力量的灵魂。“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其中之一的便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加强青年文化认同,有助于各族青年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团结各族青年,推动各民族互帮互助。加强青年文化认识也是加强“五个认同”的前提条件。青年在加强文化认同的同时,加强了对“四个与共”与“四个共同”的理解,增强各族青年的“四个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爱国主义体现了青年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与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展现了当今青年的责任感和认同感。爱国主义情感能够引导青年心系国家和民族,时刻维护国家利益。将促进民族振兴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将维护社会和国家的集体利益作为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时刻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加强青年文化认同是爱国主义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加强青年文化认同,激发青年对于祖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并将爱国之心转换为报国之行,甘愿在国家重大利益之前,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大局利益。
党的二十大以来,青年普遍对“中国文化”的内涵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同。但与此同时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灌输、文化感染、网络引导三个方面进行探寻,以加强青年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思政课的根本任务的立德树人,通过思政课加强青年文化认同则是对立德树人本质任务的实践指向,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正面回答。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相互衔接,层层相扣,与中国文化理论课教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衔接性。学生通过对科学系统的内容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于本民族的历史、制度、文化等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思政课的教育目标中包含了加强青年文化自信的目标。思政课相较于文化自信教育,通过显性以及隐形的方式培育热爱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中国青年。最后,思政课在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建构,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自为到自觉的过程。为更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当充分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与此同时不断优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大学生实现从“知”到“行”的升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汇集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与优秀的文化,有助于凝聚起各族青年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加强文化认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强化中国民族叙事结构,理清中华民族走向大一统的过程,充分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血浓于水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认同并传承,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从而有助于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助于对中华民族的国情、内在结构、性质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而奠基了青年国家认同的精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所在。在增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青年的情感认同也在不断增强。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树立起中华民族是枝干,青年是嫩芽的形象符号,从而增强青年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网络对于青年的文化认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文化认同的媒介载体。网络因具有时效性、便捷性等特点,在青年群体中欢迎程度较高。但网络亦有碎片化、多元化的特点,存在一些片面化的问题,因此,需要对网络进行监督和管理,成为建设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助力加强青年文化认同。一是,青年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感和网络自律。要积极唱响网络“红色”主旋律。二是,高校要利用网络空间,弘扬文化自信的主旋律。首先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高校公众号与抖音官媒,积极宣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的理论,占领思想主阵地。其次,要积极迎合学生猎奇心强的特征,不断创新网络教育新模式,增强网络官媒的吸引力。最后,要加强网络监督,建设网络绿色校园。针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助力青年文化认同。网络工作者应当加强思想建设,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制作文化作品的过程中,添加有着代表中国文化色彩的内容,增强感染力,创新工作方法,营造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的网络氛围。
(作者:鱼雅楠 赵晓宇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