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厚植历史底色 彰显地域文明 涂山开启文旅融合新篇章
首页> 专题频道> 读书专题 > 正文

厚植历史底色 彰显地域文明 涂山开启文旅融合新篇章

来源:光明网2024-07-29 16:35

  “山不在高,有圣则名。”蚌埠境内的涂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圣山。据史料记载,蚌埠的涂山是四千多年前大禹劈山导淮、召会诸侯的地标性山脉。早在汉代,涂山之巅就建有纪念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禹的禹王宫。涂山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台桑成婚、三过家门而不入、石开启生、望夫石、会诸侯等一系列大禹文化的历史传说都在当地广为流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大禹治水成功会诸侯的日期),以祭祀大禹为内容的涂山庙会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临淮居民。这是淮河流域史料记载最早、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最能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民俗文化的盛会。

  地域文化是地域旅游之魂,文旅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新旅游的新模式。近年来,蚌埠市深入挖掘蚌埠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建设涂山文旅品牌,助力安徽文化强省建设。今年蚌埠涂山大禹庙会正值五一期间,涂山庙会以“四海聚贤,礼敬帝禹”为主题吸引了数不胜数的沿淮民众和外来游客。人们着汉服、行汉礼,祭拜大禹。蚌埠涂山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对沿淮地带乃至整个皖北的文旅发展都有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蚌埠的涂山历史底蕴深厚,其文旅融合发展有四个突出特征。

  科学多元的创新性。蚌埠的涂山是大禹治水的一个重要地标。《孟子》中记载了大禹劈山导淮的过程。大禹劈山导淮的山就是指今天淮河边的荆山和涂山。彼时,荆山(位于今淮河西岸)和涂山(位于今淮河东岸)是连在一起的,挡住了洪水下泻的通道。大禹率领当地人把山凿开,使洪水从中间流过,成功解决了这里洪水泛滥成灾的难题。

  涂山大禹精神是一种奋发有为、以水为师的科学创新精神。《淮南子》载:“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因”即遵循事物固有的本性加以利用。大禹治水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尊重客观规律。面对滔滔洪水,大禹深入了解洪水的症结,把握规律,“左准绳、右规矩”,改“围堵筑障”为“疏顺导滞”,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平息了水患,又引水灌溉农田,开创了中国水利史上化害为利的先河。

  《尚书·益稷》记载“予(大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大禹是涂山的女婿。大禹治水期间与涂山氏女娇结为夫妻。之后,大禹为了治理天下水患多次奔波于江淮之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女思念丈夫,天长日久化成了一块巨石,就是今天涂山上的望夫石,也叫启母石。《吕氏春秋》中记载了涂山女娇在等待大禹时创作的《候人歌》:“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候人歌》是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首恋歌,也被称为南音之始。后来的《诗经》《楚辞》用“兮”字都是受到了这首歌的影响。

  文明转折的坐标性。涂山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国史前文明向历史文明跨越的转折点。四千多年前,大禹在此会盟诸侯,建立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左传·哀公七年》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禹把肆虐的水患治好后,召集天下的部落首领来到涂山议事就是史书中记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事实。

  自汉代以来就出现了关于涂山的地望之争。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国内学者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的考证研究,认为“禹会诸侯”的涂山就是蚌埠地区的涂山。谭其骧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把涂山地理位置定位在蚌埠。他说:“传说中有多处涂山,最值得纪念的当属蚌埠涂山。为什么呢?很多涂山是后起的,比较起来蚌埠的涂山最早。另一方面,还要看它合不合理。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也就是说大禹成了大量部落联盟的酋长和首领,有了天子之位,那么应该在中原地区,在安徽涂山召集上万个部落来开会,好像比较合理。”

  蚌埠境内的涂山古名当涂山,俗名东山。涂山之巅有禹王宫,山道两旁有台桑石、望夫石。涂山南十里有四千多年前禹会诸侯遗址——禹墟,该遗址正在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涂山是古禹会诸侯之地,是中国最早的国家雏形的形成地,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坐标和历史见证。蚌埠市正规划建设涂山公园项目,为市民打造城市西部的“后花园”。根据项目规划方案,涂山公园项目位于禹会区涂山脚下,北靠涂山风景区。涂山公园项目将植入大禹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大禹文化的重要载体。

  融合南北的包容性。蚌埠涂山成就了大禹一生建功立业最卓越的时期。2007-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涂山脚下的禹会村遗址(禹墟)进行了五次规模性发掘,面积近万平方米。研究认为禹会村遗址存在大型礼仪性祭祀活动,出土了大量相同时期且具有不同地区考古学文化特点的陶器,地域范围涵盖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这些是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见证,凸显了各地文化交汇于此的文化现象。可见,早在四千多年前,涂山就是融合南北文化的文化中心,中华民族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包容性由此开启。

  涂山位于淮河东岸。淮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蚌埠的母亲河。淮河流域处于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千里淮河是中华大地上一道天然的南北分界线。这里是“南方人说他是北方,北方人说他是南方”的地方。这里的气候、地理、饮食、交通、习俗等皆有融通南北的包容性。“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收了大河湾,富了半边天”“江淮熟,天下足”等当地俗语描述了淮河岸边农业的丰足。“淮河两岸好地方,河南(指淮河以南)吃大米,河北(指淮河以北)吃杂粮”反映了该地区南稻北麦的特点。今年五一假期期间,蚌埠文旅活动策划推出了蚌埠美食“皖C三件套”:“小龙虾+烧饼夹里脊+冰酒酿”,成了天南地北的游客来蚌“打卡”时的必点美食。据介绍,“皖C”是蚌埠牌照号,代表蚌埠,同时取意“C位”。“都说中华美食遍天下,遍天下的美食都在蚌埠开了花。烧饼、包子、油茶、春卷、辣汤、麻圆、米线、凉皮、火锅、拉面、水单饼、大麻花,吃啥啥香,你要啥有啥”,网络歌曲《烧饼夹里脊》唱出了蚌埠人的热情好客,也彰显了蚌埠沿淮饮食上融通南北的包容性和地域特色。这些口耳相传的俗语、歌曲和特色小吃成为蚌埠涂山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独特的饮食名片。

  绿水青山的现代性。涂山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更以独特的物产、秀丽的风景而闻名遐迩。“七月小枣八月梨,九月石榴乱赶集”。蚌埠的涂山是石榴之乡,涂山位于淮河之滨,地处北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带,兼有南北方气候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的气候、水源和土壤非常适宜石榴生长。涂山种植石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涂山的石榴皮薄、粒大、含糖量高、含酸量低。其玉石籽、玛瑙籽核软可食,籽粒晶莹,风味醇厚。每年的重阳节正是石榴硕果缀枝的时候,此时的涂山漫山遍野缀满石榴红,游人观青山美景品红榴甜香的同时,遥想当年大禹在此地群会诸侯的雄姿与盛况,这是来涂山旅游才会有的独特体验。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石榴花红似火,寓意吉祥,石榴果红彤饱满、千籽同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在新时代,石榴还是团结的象征。独特的石榴使涂山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有“说头”,更有“看头”“吃头”和“想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蚌埠的涂山临淮而立、因水而兴、治水而荣。蚌埠的涂山不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而且风景旖旎,钟灵神秀。这里山水相依,水秀山清;这里有科学多元的人文创新精神,有融合南北的包容精神;这里是中华文明兴起的地方。近年来,蚌埠市启动了“靓淮河”工程,旨在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淮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淮河的水更清了,涂山的风景更美了。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古老的淮河、涂山正在焕发新的发展生机,释放新的文旅能量。

  作者:于景超,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讲师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上海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引关注

  •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创新带动技术突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堰商汇”数智亲商服务平台,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以高质量服务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06 18:06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