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适应国际国内竞争形势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研究生今后事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必备基础和重要条件。而学科竞赛是推动研究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大学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如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国际性竞赛,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竞赛。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培育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科技类社团、教授科研团队,整合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性实验计划,形成各类科研成果及创新人才,并反哺教学科研工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南昌大学为充分调动师生投身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制定了相应暂行办法规范学科竞赛的实施与管理。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并探讨提高教师创新教育能力与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
因此,研究生通过学科竞赛来挖掘科研和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需求,基于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性地解决这些关键瓶颈问题,以赛代练,以练促学,切实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性的学科竞赛选题需要大量本领域的知识积累,并融会贯通,“重组”或“转换”已知知识以凝练具有竞争力的参赛选题,势必促使研究生注重课程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打好坚实基础。
第二,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是学科竞赛活动的基本要求,学科竞赛作品的实施巩固了课程所学知识,加强了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以完成竞赛项目的能力。
第三,参赛过程培养了研究生在遇到问题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良好科研习惯的养成。
第四,学科竞赛增加了教学素材,加强指导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知识更新,并反馈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使得学科竞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让更多的研究生自愿参与其中,并得到锻炼,需要从学科竞赛项目评审、参赛学生遴选、科技创新指导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评价机制。
首先,学科竞赛题目的凝练方法和评审流程。选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竞赛作品的创新性,既要有创意,又不失实用。一般学科竞赛的选题和创意来源于课堂教学启发、导师科研项目、企业需求、日常生活灵感以及竞赛指定需求等。在项目培育和校赛阶段,尤其要注重指导学生对学科竞赛项目需求痛点的分析与创新点的凝练,并建立公平有效的选题创新性评审机制。
创新包含更新、创造新东西以及改变三个层次,针对相似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动态思维等创新思维方式确定选题创新性评价体系。学科竞赛作品题目评审指标主要采用专家调查问卷方式实施调研。针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不同的竞赛定位和宗旨,研究参赛作品的来源以及创新理念的不同表现形式,并建立相应的评审机制以保证选题的科学性。
其次,学科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及参赛学生的遴选。各类学科竞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通过研究确立不同学科竞赛所需综合素质核心指标,制定相应的参赛学生遴选制度。通过对获奖指导教师的访谈获取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所需综合素质要求,提炼学科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指标,建立针对性的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和训练方法,并制定相应的参赛学生遴选制度。有效解决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少数参赛学生专门辅导的矛盾。一方面要鼓励、组织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积极申报各类学科竞赛;另一方面把参赛作品与经验反馈到课程教学中,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最后,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建立系统的科技创新指导模式。研究导学式、研究式等不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自思考及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系统的科技创新指导模式。结合竞赛内容,以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确立赛前集中辅导制度,建立系统的科技创新培养模式。
学科竞赛作品制作过程中,合理把握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实践的度,切实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与参加学科竞赛过程中,应善于挖掘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尝试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得以锻炼。
基于以上改革举措,在学院的研究生中建立学术科技创新小组,孵化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科技作品,为学校组织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做好前期准备。同时,组织一批有经验的导师按专长组成学科竞赛指导团队,结合各自的科研项目与所掌握的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指导学生凝练学科竞赛作品题目。并在所承担的专业课程教学和研究生指导中,针对性地以这些学科竞赛作品为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所提出的选题凝练与评价方法,参赛学生遴选以及系统的科技创新指导模式为参赛项目的准备与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学院每年获“挑战杯”“互联网+”“研电赛”等各级各类重大学科竞赛奖项20余项。
总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科技社团活动等凝练学术科技创新点,并借助学科竞赛作品的实施,理论结合实际,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教学相长,这些成果和经验反馈到课堂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常青,湖北工业大学;本文系湖北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划课题[编号:2023PY008]和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