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专题频道> 读书专题 > 正文

重温李四光的科学家精神

来源:光明网2023-05-18 17:45

  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在民族复兴路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攻克了一道道“世界级”科技难关,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式”科技奇迹,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独有的精神品质。作为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李四光传承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践行了科学报国、兴国、强国的初心理想,毕生奉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是我国优秀科学家的典型代表。他身上闪烁的不朽的科学家精神,值得我们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继承发扬。

  一、努力向学,矢志创新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的重点在于不断挑战现有知识的界限,勇于克服传统概念的局限性,创造出新的假设、新理论和新方法。作为一名兼具创新及求实精神的科技工作者,李四光一生追逐真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路上,他从不被已有的观点和学说束缚,而是按照规律去探寻尚未被掌握的真理和世界,正如他所说“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19世纪以来,德国、美国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断定“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1921年,李四光先后太行山麓及大同盆地发现冰川U形谷和大量典型的冰川条痕石。随后,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全体会员大会上,大胆提出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并将学术论文《华北挽近冰川作用的遗迹》寄给英国《地质杂志》发表。这是李四光向外国权威提出的第一次挑战。此后,李四光陆续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等地进行地质考察,并于1937年出版《冰期之庐山》,为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研究打开了大门。

  20世纪20年代,关于大陆运动起源的问题,各学派纷争不息。李四光独辟蹊径,通过长期的野外调查、模拟实验、观察总结及理论应用,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观点,创建了一门大地构造学分支学科——地质力学。1962年,李四光系统地总结了他40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出版了地质力学扛鼎之作:《地质力学概论》。自此,地质力学这一地学新理论冲进了地球科学理论之林。

  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和根基。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努力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创新引领基础理论研究,以此为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二、赤忱不渝,心怀祖国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学报国”理念深植的李四光,无论在外求学还是旅居之时,都心系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和人民。正如他所说“我是中华儿女,理所当然地要把我所学的全部知识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20世纪40年代,李四光已是享誉国际的地质学家,1949年9月底,新中国成立在即,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李四光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被任命为刚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面对祖国的召唤,身在英国的李四光毅然踏上艰辛归国之路,先后辗转法国、瑞士、意大利,冲破重重阻碍,历时半年多,终于在1950年4月回到祖国怀抱。

  新时代继续坚持继承和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一寸丹心图报国,砥砺科创誓为先”,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坚持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此为魂,踊跃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光被四表,蔚为国用

  科技工作者要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身怀“将帅之才”的李四光回国后,立即承担起组织全国地质工作者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主要责任。他同时身兼科学家、决策者、组织者,为全国地质队伍作指导、抓矛盾、定目标,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防建设重大任务的过程中,他谋划顶层设计、践行举国体制,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第一次能源资源矿产攻坚战,正如他所说,人民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一直到我不能做的时候为止。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急需能源资源。在李四光长达19年的地质部长任期内,他呕心沥血,制定发展规划,构建地勘队伍体系,发展地质装备,培养地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组织大规模普查,并实施重要矿种会战。在石油勘探方面,相继发现了大庆、大港、胜利和江汉等大油田,这些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彻底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在铀矿勘查方面,在陕西秦岭、四川、江西等地,陆续找到了一系列储量富、品味高的大型铀矿。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冶炼,共生产出150吨铀,为“两弹一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我国核工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突出贡献。

  面向未来,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踔厉奋发、奋起直追,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培养领袖气质,厚植团队意识,让携手攻关成为风尚,以此为要,形成强大合力,促科技发展之大成。

  四、桃李满园,春晖四方

  科学之所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是因为有一辈又一辈的科学家甘为人梯,推动一辈又一辈的科学家脱颖而出。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李四光先生为繁荣中国地质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章鸿钊先生感慨李四光在地质领域开疆拓土、弟子众多,为其写道“手种门墙桃李满,红也花开,白也花开”。

  在民国时期,李四光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担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后又参与筹建了武汉大学,并代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的校长,为发展中国地质事业、提高中国地质科学水平输送大量地质学家。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地质院系调整工作中,他亲自主持了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和东北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建院工作。在李四光的关怀下,大批的地质人才涌现,从建国初期不到300人迅速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十几万人,基本解决了当时国家建设对地质人才的需求。他早期培养的学生有二十几位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了新中国地质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科学发展规律表明,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在科学事业上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征途上,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做好言传身教,致力提携后学,以此为本,推动人才不断汇聚、科技迅猛发展。

  新时代、新形势赋予科技工作者新使命,同时也为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新舞台。在当前世界科技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举“科技报国,科技为民”旗帜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值此之际,我们重温李四光的科学精神谱系,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李四光崇高精神为标杆,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前沿,努力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作者:于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研究院

  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科技平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实践研究(编号:MX2213)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秭归:农活竞技欢乐多

  •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正脸照首度公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3年5月25日,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银龄工作室洛河镇驿站,志愿者们在辅导孩子们研习伞画。
2023-05-26 16:36
2023年5月24日,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松宗镇龙亚村,绿色的青稞、特色藏族民居、周边茂密的树木、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
2023-05-26 10:02
2023年4月29日,湖北省襄阳市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汉水文化珠链区正式开园。
2023-05-25 10:56
2023年5月24日,山西师范大学举办了以“重塑心秩序,青春再启航”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2023-05-25 10:36
2023年5月23日,俯瞰长江江苏省张家港段岸边田野,金色的麦田与大桥、民居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丰"景图。
2023-05-24 10:09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科研监测数据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制定合理的保护计划,保护区物种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恢复,成为鸟类乐园。
2023-05-22 10:00
5月19日,2023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在盐城市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开幕。
2023-05-22 08:49
2023年5月17日,在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曾被认为野外功能性灭绝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郁金香。
2023-05-19 14:14
近年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绿水青山城市生态环境,湖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苍鹭、白鹭等多种水鸟在湖岸繁衍生息。
2023-05-17 18:06
5月16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年职教活动周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启动仪式在该市苏雅拉广场举行。
2023-05-17 10:33
2023年5月15日,初夏时节,新疆库尔勒市孔雀河湿地内生机勃勃,花卉、树木、桥梁和湖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05-16 10:55
2023年5月10日,河南工业大学举行首届阳光体育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以“全民运动,健康工大”为主题,共设置26个参赛项目。
2023-05-10 19:41
据悉,此次作品以春天为主旋律,以视角传递出花的娇艳。向生活致敬,歌颂祖国山河壮丽,人民豪迈。此外,也向新时代创新发展蓝图致敬,砥砺奋进的国人倍感振奋。
2023-05-10 11:19
北平街夜市,是该地夜经济特色街区之一,拥有150余家商铺近100个摊位,汇聚了各式陕西以及全国各地特色小吃。
2023-05-04 15:24
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往山东淄博,品尝走红的"灵魂烧烤"。淄博市政府和市民积极采取措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同时,由居民、机关工作人员等自发组成的数万名志愿者进入车站
2023-05-04 14:33
旅客乘坐的D6942次"夜市美食列车"从齐齐哈尔驶向夜幕下的哈尔滨。 "五一"假期,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为方便旅客出行品尝龙江特色美食,体验哈尔滨夜市文化,临时增开高铁列车,将夜市美食"中央厨房"搬进高铁车厢
2023-05-04 14:26
2023年5月3日,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桥社区,苍翠的青山、错落有致的民居、通村达户的公路与云雾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2023-05-04 10:09
2023年4月27日,江苏连云港市首届青年艺术周系列活动——"春韵"民族音乐会举行。
2023-04-28 10:49
近年来,博望区人武部探索推行乡村振兴"民兵志愿者+"模式,组织民兵志愿者小分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养殖区域、工厂车间,开展解难帮困志愿者服务
2023-04-24 17:28
当日,淮安方特旅游区发布"五一黄金周"多项娱乐活动,同步开启五一双重特惠票抢票通道,进一步为苏北旅游市场升温。(
2023-04-21 1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