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发生巨大改变,AI智能处理技术、云存储与共享技术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生活必备品,仅使用常规教育管理模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受限,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形成“互联网+”的教育管理模式,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的。因此,深入研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
高校是培养新时期新青年的知识摇篮,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助推各行各业高速发展,教育体系也要顺势而变,转变传统教学思路,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方位育人。此外,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社会文明高速发展,青年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各类文化交融,信息交换频繁,一方面给青年人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高校教育压力,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必须做出积极改变,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拓宽教育平台、丰富教学载体、创新教育手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在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了很大便利,从而促使各个行业不断转型,向互联网靠拢,逐渐形成“互联网+”的浪潮。很多观点认为“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既与传统行业有效融合在了一起,还在其中增加了数据与知识,实现了有效创新,进而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在实际应用互联网过程中,可以促使传统行业实现数据化与网络化,进而促使其将自身的创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互联网+教育”的形式,让教育事业发展变得更加迅速,并且对于教学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使得高校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确保高等教育稳定推进,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原则,重在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培养社会和国家栋梁之材的方法,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动力,对提升高校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工作内容上来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包括对学生的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保障大学教学秩序的基础。
在互联网技术还未完全融入教育体系之前,高校教育主要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知识往往比较被动,学习的内容要按照学校的安排,自主性受限。虽然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允许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但是因缺少丰富的学习资源,仅仅依靠图书馆资源或有限的时间无法集中精力完成自学内容,甚至会影响主修专业学习进度。在传统教学模式环境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有限,习惯性按照学校安排进行学习,因此,以往学生报考院校首先考量学校环境和专业设置,对发展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关注度不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学校打破以往封闭的教学空间,向本校和社会开放教学资源,不同的学校可以互相交换教学内容,学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可以利用各类互联网软件及时学习和了解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互联网模式下,知识传播速度极快,高校可以发挥这一特点建设一体化教学应用平台,及时学习和掌握前沿学术论题和技术,及时完善更新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用视频、图片等形式生动、立体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丰富教学载体,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综合来看,互联网技术发展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先决性条件,是助推高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教育效率提高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以往,高校推进教学资源整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要消耗时间进行实体数据分析整合。各大院校也是各类科研项目的研发中心,不同的技术可能本质上是相同的,在推动项目研究时,需要进行数据整合,在不具备网络数据共享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大数据整合计算。图书馆是高校知识储备区,各类科研成果、期刊文献、前沿论文都收藏在图书馆,但图书馆的资源仅对内部开放,且不同学科之间没有实现资源互通,同一领域前沿数据并不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共享存储系统与校内资源系统互融,形成了半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空间,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图书馆丰富教学内容,及时了解和掌握前沿技术和学术论题,为丰富课程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学校建设的网络教育平台学习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除本专业和本校资源外,也可以浏览学术领域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知识内容,增强自身专业能力。此外,外部学子也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交流平台积极参与本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多样性。
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育环境,要从提高教学能力以及丰富教学资源入手。开放教育空间和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充实自身教学力量。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可以打破资源壁垒,实现校内外多方协作,为学生创建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教育环境正在发生巨大转变,无论是教育方式还是教育资源都实现了高速互通,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多元化教学体系搭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资源内外共享极大丰富学生知识内容,弥补学习盲点,激发对学习的热爱。教育环境的改变短时间内无法看出效果,但互联网技术深度应用为学生个性思维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学生既可以通过校内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知识内容,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或放假期间通过校内网和互联网搜索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教育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独到的见解或研发发明进行发布或社会交流,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从教育管理模式来看,互联网技术为院校教育管理成果转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学能力提高创建良好发展环境。
各院校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和高等教育体系融合的进度,要根据国家现代化教育体系改革的方向,积极探索和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建设与本校教育体系相匹配的互联网信息化处理平台,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搭建,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信息收集效率,丰富教学活动内容,从而实现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要加大互联网工程建设的投入水平,加大智能产品研发力度,做到产学研高度融合,要积极引进新技术,通过聘请专家、外出学习的方式,建设适合本校校情的互联网教育体系。此外,要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确保信息准确性和保密性,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优化学校信息数据环境。
受“互联网+”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调整,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之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变,高校的各个专业设立与社会生产要素一一对应,因此,要将互联网技术与各专业领域相匹配。院校领导和院系负责人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确看待“互联网+”对教学模式改变的影响,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束缚,发挥现代高校教育价值,要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为学生创建更多样、更丰富、更自由的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推动本校教师科研项目落地发芽,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教师科研提供发展条件,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和教师个性思维。
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推进教育改革管理工作,既要保持学术研究和科研探索的严肃性,也要改革创新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形成新的管理理念,推动教育管理体系改革创新。高校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高校课堂教学方式,建设信息化教学课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自由、便捷的交流平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本校教师提供便利的科研平台,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和前沿数据购买,让本校教师借助信息化平台加强自身教学能力建设。要加强教学方法的信息化转变,以往教师要根据课本知识进行备课,可以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引进和学习其他优质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载体,提高教学效果,依托信息化手段,建设开放型课堂,让学生主动探索和研讨,提高学生积极性,也要为教师和学生建设线上交流平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此外,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义务教学阶段学生已经习惯被动式学习,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相对闭塞,导致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及时将知识进行传递,互联网为二者的进一步交流提供了可能。深入推动高校教学管理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可以实现教学风险规避,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研判,了解教学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做出提醒并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是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教育管理有别于中小学,管理模式更加复杂,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具备专业的能力,既要掌握心理学也要具备管理学理论基础。很多高校管理者都是在常年发展中从教师队伍中培养出来的,缺乏系统的培养和专业的技能,因此,高校要主动向社会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高素质人才,为高校教育管理注入新鲜血液。要招聘拥有教育管理专业学习经历的高端人才,也可以聘请具备多年教育管理经验的民营企业家担任名誉教授,定期为本校管理者培训和指导,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配套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本校教育管理人员逐步转变工作思路,顺应时代发展。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转机,顺应时代发展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既有助于院校办学能力,也能明显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建立“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力度的方式,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院校综合办学水准全面提升。
(作者:陈伟,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