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学生教育和管理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关乎校园和谐安全稳定。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从学生入学到就业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管理工作体系,构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立体化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思考,不断提高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精准性,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协同机制。高职院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四课”“三讲”,融入团课、思想政治课、开学第一课;融入开学典礼讲话、国旗下讲话、毕业典礼讲话。让青春正能量成为推动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大讲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有针对性的举办一系列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开展报告会、专题讲座、专题活动、常态化模块化班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具体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摸索新的教育途径,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构建高职学生管理的策略协同机制。学校需定期开展学生思想状况座谈会,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校领导、学生教育与管理人员、辅导员等定期走访学生宿舍、进课堂等,以学生安全问题无小事的高度责任感,扎实落实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教育知识入耳、入脑,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发挥学生干部的“前哨”作用,用多种方式掌握学生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确保对学生动态时时有关注、事事有了解。
构建高职院校的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健全班级管理、宿舍管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等日常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到位。在班级管理方面,切实推进班团建设与管理,引导班团组织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班团组织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能动作用。在学生个人发展方面,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在宿舍管理方面,学校以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热诚优质的服务、整洁优美的环境、健康向上的氛围为目标,努力为广大住宿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宿舍的育人功能,把学生宿舍打造成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社团活动方面,建立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培训、评价机制,以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主要管理部门优化各类社团资源配置,活跃社团活动,打造精品社团。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支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各项安全、后勤服务制度,确保措施到位保障到位。
构建高职院校的网格化管理协同机制。建立网格化管理组织,实现上下联动,形成“学院领导—系领导—辅导员—学生干部”分工负责的学生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点对点包联,包联工作具体到班级,具体到每名学生,充分调动学工队伍的力量,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例会、辅导员例会、辅导员培训会议等,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交流。明确辅导员的育人责任,注重强化辅导员的角色意识、职责意识和发展意识,注重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要求辅导员及时关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营造积极良好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辅导员、任课教师与学生骨干三支队伍的作用,共同将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落实、做细。积极发挥学生骨干自身的威信与号召力,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院-系-班级-宿舍”四级联动,逐步建立教育与指导、助人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体系。
构建高职教育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关键课程作用。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与制度建设,严抓课堂教学秩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教风学风。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以“三进”工作为抓手,利用思想政治课堂、道德讲堂以及微信群、公众号、头条等载体开展系列主题宣讲。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生代表大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活动讲授思想政治公开课,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宣讲中国精神,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在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形成协同育人。各科课程进一步注重把握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等品质的培养润物无声的融入教学中,以价值观教育引领学生和谐发展,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构建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深度协同机制。持续优化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实施学生导师制,推动全体干部教师联系学生,为学生系好第一颗扣子,陪伴与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管理工作沉浸到系部、深入到基层。对学习、心理、经济等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学生学校要建立“一生一档”,推进“一人一策”,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工作。依托主题活动、课堂教学、网络教育和咨询指导等四大平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定期对全院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监测,及时发现和矫正学生因矛盾纠纷、家庭环境、情感因素等导致的心理问题。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帮助广大学生加强心理调适。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预防、有效干预。规范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和帮扶工作。构建以奖学金为激励措施,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渠道,以勤工俭学为基本途径,以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为辅助的解困助学体系。全力保障贫困学生学习生活,加强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帮助,使校园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坚实后盾和温暖港湾。深入开展勤工助学、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自强不息、励志成才的进取精神。
构建高职学生诉求的协同回应机制。采取得力措施,强化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规范学生校内申诉制度,保障学生合法权益。每个学期学校需安排各班学生干部、普通同学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地进行协调解决;对于校内的评优评先、助学补助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必须进行公示,公布意见建议反馈电话,方便广大学生表达意见和诉求。对于学生反映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相关负责处室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走访,对于确实存在问题的,即查即改,对于反映不实的予以情况说明。构建协调联动、高效运行的诉求解决机制,建立协调处理利益诉求的执行机构,负责对一般诉求、复杂问题的具体处理。同时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发布信息,通报利益诉求处理情况,充分尊重学生对利益诉求处理的知情权。对于一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解决的利益诉求,要及时向学生进行合理解释,增进沟通、促进和谐。
构建高职院校与家庭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需不断强化家校共育意识,完善沟通渠道,保证沟通方式的双向性和有效性,初步形成家校沟通体系。通过致学生家长信、微信提示、家庭走访等,及时分享交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状况。针对重点学生群体辅导员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实地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经济状况、亲子关系、父母问题、对待子女的教育态度等,从而能找到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特殊学生积极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在日常学生教育与管理中,通过学校公众号向家长发布关注的专题内容,向家长介绍学院的管理规定,让家长深入了解学院的基本情况,从而与学校达成一种默契,有效地消除家长对学校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的疑虑。深化家校联动,加强家校共育。
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关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需多举措织密学生教育与管理防护网,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全校全员参与、学生全体覆盖、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作者:姬颖超,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王海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