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核心基础。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德育教学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伴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关注度的提升,高校德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更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高校需要立足大学生群体发展现状,积极推动和促进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的全面融合,以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高校德育教学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为了让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高校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之间共同的服务主体是大学生。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二者在一定层面上代表着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高低。虽然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在内容上会有区别和差异,但是最终目的却趋向一致,都是要为大学生提供教育服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涉及大学生的德育教学、团队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从学生管理的核心内容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而大学生德育教学是从道德与精神层面来给予大学生正确引导,通过专业课程或者其它形式的教育活动来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由此可见,高校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并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交集,如果能够将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融合在一起,实现协同管理,必将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高校教育教学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消耗,而且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校管理与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的任务目标存在着高度一致性。不管是学生管理,还是德育教学,其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工作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高校教育教学可以划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其中,德育教学工作属于第一课堂任务,德育教学以立德树人目标作为核心,学生管理是属于第二课堂任务,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管理活动来进行,且多以实践教育为主,是对第一课堂,也是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拓展与补充。
目前高校正在积极致力于创新和优化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工作,并且取得一系列的积极成效。首先,高校对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工作更加重视,建立起新的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理念。进入到高校的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拥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看待事物、结交朋友有了自己的一套相对成熟稳定的标准。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自由轻松的学习与成长环境,随时调整和优化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德育教学方式,制定并实施既宽松又不失严谨的管理机制。其次,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升。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诸多新理念和新思潮的融入,随时都有新的元素充斥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理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高校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从价值理念和言行举止两个层面都进行了针对性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有了显著改变和提升。同时,参与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的师资队伍越发壮大,整体师资力量越来越强。伴随着高校针对学生管理以及德育教学工作所制定与实施的多项措施的不断落地,参与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的师资队伍越发壮大,整体师资力量也越来越强。
为进一步推动德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有效融合,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把以德树人立为核心任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重点,优化学校管理制度,调整学生管理措施,搭建德育教学与学生管理融合平台,切实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建立教育管理融合平台。在信息化时代,高校要积极引入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资源,在推动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工作融合方面予以技术层面的创新和改进,诸如通过建立教育管理融合平台来切实提升学校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工作的便捷性,借助这种网络化的方式来拉近学生与学校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如果高校可以构建起足够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融合平台,学生便可以在该平台上与多方主体进行交流与互动,学生参与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接受管理的主动性都会有所提升。而且在这样的融合性平台当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到更多更具先进性和正确性的思想内容,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提高对学生心理与精神需求的关注度。大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但是却随时都可以接触和了解到社会,他们正处于学校和社会的一个临界点,面对学校以及社会两大主体的环境变化,大学生很容易被各种因素所影响和干扰,一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学生也很有可能出现一些心理或者精神层面的问题。高校在推动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工作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层面的调查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一个基础层面的认知,而且可以随时了解到学生心理需求的变化。如果现实条件允许,高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情况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聘请社会上专业的心理专家导师来开展讲座或者活动,就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和开解,帮助学生们寻找到能够释放内心压力的正确渠道和方式。还可以适时适当提高诸如文艺类活动的组织开展频率,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参与校园活动、集体社交的渠道,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放松和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效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多倾听和采纳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大学生已经拥有了相对独立的思想,对于很多事物也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既然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教育方式,那么建议高校不妨多倾听一下学生们的想法和建议,鼓励和支持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工作融合当中来。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高校需要高度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照顾到学生们的心态,将学生的地位提升到主导位置上面,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尊重与重视。高校在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时,要想办法给学生们营造出足够轻松的环境与氛围,要帮助学生们卸下心理的防备和顾虑,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足够清醒、平静以及公正的环境当中去提出自己的建议,表达自己的疑问等等。
引入移动式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时效性。关于如何引入和应用移动式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时效性,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强化网络管理职责的精准定位。高校要设置信息管理团队,以对媒体资源进行调控,进而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数字化建设,促进德育教学的发展。高校内的媒体资源管理者要加强公众号资源的开发,并在开发的不同阶段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从学生管理和德育教学的差异性、从信息管理水平、从反馈意见、从技能拓展等角度入手,对学生管理进行多方位指导,以实现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二是加强校内新媒体的运行。受新媒体的影响,近些年高校一直都在积极致力于优化自身的网络环境,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以科技手段为依托对校内媒体资源进行建设和维护,整理和更新,以此来逐步提高校媒体的实际运行效率。要进一步加强在媒体平台窗口进行管理工作与德育教学工作整合的推广力度,借助媒体平台的力量,同时保证媒体平台重要信息与学校的基本口径一致性,进而形成更加强大和更具感染力的舆论宣传效果,逐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三是为了保证网络媒体资源与学生管理、德育教学的有效对接,需要打造由领导、部门、教师组成的信息链条。高校领导层以及学生管理主管部门、德育教学主管部门需要充分利用政策与资源的力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实施、资源整合策略,通过政策实施与资源整合来实现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的高效对接。对学生管理和德育教学的改革,可依托平台反馈意见数据进行,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接受管理和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认同性,以促进学生管理和德育教学整合的转型。
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之间有着诸多相通的地方,伴随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在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之间搭建一个相对稳定的融合桥梁,需要高校立足于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应的融合发展理念以及具体策略,以实现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管理与德育教学的融合程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以及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言都会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助推力量。因此,高校要对于二者的融合发展高度关注和重视,积极采取多元化措施来提升融合发展的质量与效果。(作者:张智慧、王蕾,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