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拓宽了了解社会事实和新鲜事物的渠道。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多样化,也会对年轻人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影响。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孵化的摇篮,如何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有序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爱国、有社会公德、有理想抱负的新时代青年,是需要各大高职院校结合时代特点、调整工作方法,去实现的工作要务。
与新媒体时代同时到来的,还有国家专业技术领域人才短缺的发展困境。也正因如此,我国始终对职业教育领域保持高度重视的态度,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提高专业领域人才的社会福利配套水平,为高职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前景和权益保障。吸引更多年轻人报考技术类专业,成为新时代的复合型蓝领人才,从而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强国战略纲领得以实现,让更具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年轻人填补各个领域的人才空缺,推动国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为此,我国的高职教育学府也在持续探索符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特色和当代0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创新型学管方案,并将其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支撑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战略顺利实现。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迅猛,不断破除地域和行业之间的信息差。以网络和数字技术为支撑,构建了高效、便捷、庞大的网络空间,让全球的消息传递和搜索变得更快捷,真的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新媒体和自媒体时代,在全新的互联网业态下,网络环境进入了空前绝后的发展阶段。媒体和企业不再以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被动式服务面向大众。而是成为引领者和号召者的姿态,让网络从一个出口发展成了一个交互式的平台。在这个时代,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更加频繁,资讯传播的速度更快。人人皆是网络中的客户数据,也都可以借由网络成为思想和信息的传播者。主动发现和收集自身的受众群体,我们可以作为自媒体人在传播消息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关注,通过粉丝反馈互动的方式,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资讯新闻。还可以脱离新闻层面,利用人口红利获得商业资源,以知识付费、分享带货等方式影响吸纳更多人的关注和付费,彻底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
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首先应当从教职人员入手,把握教育工作的出口。要加强对校内现有教职人员的培养和考核,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管理者队伍。要求有关人员除了可以高质、高效地完成各自岗位中的教学、管理工作。还需要坚定思想政治立场,以较高的职业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要求,自律自强,成为学生们思想和行为上的标杆榜样。
同时,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倾听和关注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了解学生、走到学生群体中去,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地面对学习和生活。遇到问题时,采取合规合法的方式推进问题的解决,同时,在校内建立勤工俭学帮扶制度、建立心理咨询室和法律援助咨询室,保护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解决其客观压力,避免学生们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主力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主人。要培养学生群体养成正直、善良的优秀品质,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社会责任担当的新时代新青年。要坚守住百年来革命先烈们以血肉铸就的民主、独立的国家主权和现如今幸福光明的国民生活。当今社会,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和媒体平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声音,不可避免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要加强思想建设,坚定地守住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弘扬积极、端正的思想理念,从思想维度守护国家和人民。
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带领学生去了解和审视复杂的网络环境,认清当前的国际形势。在日常教学中,调动一切教学资源,随时随地发现和纠正学生们的思想误区,帮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并在日常选修课和传统节日中,带领学生们去关注民生发展和地方建设,发挥各分院和专业学生的所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例如到孤儿院、敬老院和基层工作环境去做志愿者,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完成日常工作。鼓励学生们发挥个人的光和热,组织文艺汇演、吸引社会关注,尽全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激发人性中扶危济困的善意,意识到这个国家和社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更多人需要年轻人去帮助照顾,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华夏民族同舟共济的优良传统,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股暖流,持续传播给更多的人。
学校在网络媒体阵地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平台,打造一个亲和、年轻化的学校形象。利用校内网和各种官方平台与学生产生良性的互动,从心态培养、知识科普和娱乐等多个方面向学生传递有用、有温度的信息资讯。
在日常管理中,多以实际校园生活和学生们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强校园的基础建设,丰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经常通过投票、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校的期待和生活中切实的需要,从而形成管理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制度制定和校园建设的民主式管理风格,将学校管理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提升其主人翁意识,使整个校园焕发出与时俱进的年轻状态。
在开展校内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时,要求学生辅导员、学生会及宿管后勤部门以公正、包容的态度开展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体育竞赛引导学生关注全面健康话题。组织电竞比赛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合作、培养竞争意识。还可以从学生们的喜好出发,将社会热点问题巧妙地融入活动主题开展辩论赛,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展现学生才能的同时,也更加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心中所想,帮助学生们养成积极阳光、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的习惯,逐渐脱离低级趣味,对其进行正向的价值引导。
个性化管理的另一要义,是对学生内驱管理能力的激发。在学习上,我们从始至终追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在秩序制定和行为管理上,这个理念也行得通。首先要坚持生本育人原则,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明白学校和学生不是对立关系,是为了强化学生能力,引导其形成端正的思想,获得更好的发展。
只有让学生深刻地明白其中利弊,才能真正认同和配合学校的管理,并引导其自我管理、自我督促。同时,学校必须要注重渠道拓展、制度保障,构建以自我管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系列化规章制度激励和约束学生,使其积极参与到宿舍管理、班级管理等事务中。再如,在对学校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建设前,需要关注到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关系,给予学生代表一定的发言权,如学生管理、奖学金评定等。针对上述学生管理内容,可以依托校园网开通线上反馈渠道,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搜集学生的建议,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证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利,为其自主成长和发展提供条件。
综上所述,加强新媒体技术、平台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是突破管理工作瓶颈、打造有温度、有质感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因此,教育管理者要不断地更新管理思维,通过运用媒体思维实施管理、推进自主管理、加强价值引导等方式,规避新媒体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发挥媒体工具对管理效果提升的促进作用,培养出更多思想、价值先进的人才。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选择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好地管理,认真研究客观规律、吸纳先进方法,才能让相关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颜坤,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