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学校内部管理实效的提升离不开教材管理的支持,科学的教材建设管理成果除了可以增强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更可以帮助学校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学校及教材建设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合理的利用数字化时代优势,积极发挥主观动能,创造条件,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教材建设管理实效。
树立数字化教材建设管理理念。保证建设理念及时更新,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建设管理便成功了一半。有了正确的思想理念为指导,教材建设管理的工作条理将更为清晰,方法与手段也将更为得当。需要明确的是,借助数字化发展优势去增强教材建设管理效能,不是追求信息技术的“多多益善”,而要保证所使用的信息技术的合理性、适用性,做到与改革之后的教育理念的完美契合。学校应当成立教材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职责,压实教材建设管理责任,至上而下的引起重视。同时加大宣传,铺垫好动员工作,确保每一位教职工都能正确看待教材数字化建设管理工作,在思想上达成统一,做到“心往一处想”,利用数字化便捷、高效的特征去吸引相关工作人员主动在教材建设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方式。
完善数字化教材建设管理体系。学校应当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为本校的教材建设管理工作指明方向,规划路径,让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压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及缓解。数字化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之后,有关教材信息的收集、问题的反馈都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或数字化设备去处理,在保证教材管理信息及时更新的同时也可以做到问题的有效化解。教材建设管理涉及的内容面广且杂,信息技术对比人工优势明显,各学校可在精准分析自身教材建设优势面与缺失面的基础上,目的明确的强化管理体系中的“留白处”。如开发校本信息管理系统,从管理功能的规划、管理功能采购权限设置以及管理教材的入库与出库方面去加以完善。在规划系统管理功能时要在信息准确性、全面性以及完整性的基础保障之上针对性的对教材信息加以归整,做到教材订单目录的快速可操作,保证全体师生搜索、查找、修改、生成等需求的高度满足。而在教材采购事项上,做好事前沟通工作,一是了解学生需求,二是参考教师意见,二者缺一不可。综合考虑后,以教育功能最大化为原则敲定教材采购清单,提供准确师生教材数量、种类以及出版信息。关于教材的出入库要做到入库及时、登记详细,以便教材管理人员能够在系统中快速查找信息,动态监管教材出入库全过程,在提升教材利用率的同时尽可能的规避损耗。除此之外,学校应当基于新形态教材,构建网络资源库,打造网络空间。充分利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便捷性与广泛性将书本与课程紧密衔接,为纸质教材提供更具个性的数字化补充资源,进而保障教材能够适用于课堂教学,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完善的资源服务。考虑到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学校教材建设管理者应深度开发纸质书PDF+网络(直播)模式,帮助师生摆脱使用纸质教材受制于空间以及时效的困扰,让师生能够通过正规渠道去获取电子教材。
加快数字化教材建设管理进程。要想做到教材建设管理成果能够始终与学校教学要求保持一致,就需要在当前教材建设管理模式之中添加更为丰富多元的信息化元素,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材管理方式,使管理更具信息化特质。在数字化背景下,不论是教学管理亦或是教学网络体系都变得愈加完善,同时个人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变得愈加成熟,学校可以从中寻求到强有力的信息环境支持与网络支持,为教材建设管理信息化与个人教材管理经验累积创造条件。故而,充分挖掘教务管理系统价值,合理利用微信、微博、官方抖音等多媒体平台,建立既满足学生素养发展要求,又适应其学习发展规律的全新信息化教材管理模式,借网络管理之力,简化师生工作、学习步骤,让师生在系统网络平台便可以选定教材、查询教材以及给出评价,为师生有效规避时间、空间等因素造成的相关干扰。教材建设管理人员将线下办公转移至线上,不仅为教材资源共享打开方便之门,更大大提升了管理质量与服务水平。具体建设中,学校可从以下三方面落实:
一是完善数据库,做好教材留样。对于学校每一年所使用的教材,要及时汇总相关信息,如教材的作者、版况、版别以及教材服务的专业情况等,完善教材信息库数据,开放线上查询权限,让教师可以通过分类查询掌握真实的教材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教材筛选、确定工作。同时,学校还应当做好样书收集工作,整理好来自于不同出版社提供的样书、征订目录、书目情况,按照类别的不同陈列摆放,及时添加电子书目,补充教材样书库,为教师提供更为详实、直观以及便捷的选参依据。
二是借助数字化为教材征订工作提供信息。各大出版社以及新华书店在每个学期出版发行、出售的教材并不完全一样,学校教材建设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及时、详尽的收集教材信息,有效整理后第一时间借助数字化平台予以发布,并且随时补充最新教材信息,在设置检索词条时按照版别、词条、精品教材、出版社信息等分类,保障教师对于教材的编写出版情况掌握始终处于最前沿,以此实现教材使用的充分性、准确性与快捷性。与此同时,教材建设管理人员及时完整的将教材的出版信息数据分批导入至教务管理系统子系统,细化教材管理,各个专业以子系统中的数据为依据,按要求上传教材征订清单。与传统征订方式相比,利用网络开展的教材征订,所反映的教材信息更为全面、详细,出错率较低,对于后续的教材征订工作来说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在数据统计工作方面优越性更强。
三是学校通过教材建设管理信息化评价机制的建立,强化建设。做到教材质量追踪常态化,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持续追踪所使用教材质量,能够有效监督教材建设管理成果。在完善教材评价指标的同时健全评价制度,让教材建设管理人员能够借助网络管理平台,向教师及学生了解教材的使用感受、使用问题、教材质量等情况,综合分析,客观评价。管理人员需要主动坚持跟踪教材质量,将教材使用信息反馈制度落实到工作日常。
健全数字化教材建设管理基础。学校管理层要大力支持教材建设管理工作,每年将此项工作包含进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学校实情保障建设经费。此外,学校各管理部门要在教材建设管理效率提升问题上达成共识,促成合力形成,做好人才与资金保障。教材建设管理领导负责制定系统建设目标,明确基础建设内容,抓好基础设施保障工作,监督教材建设管理过程,确保信息化科学且充分的融入。同时,加快自有数据库的建设及完善,秉承资源共享原则,促进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掌握必要数据库技术的前提下,结合信息技术,建设以数字化教材为主要素材的信息库,推进教材建设管理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过渡。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管理效率的高低以及其使用频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库质量的好坏,因此学校必须保证信息的质量,做到情况真实、数据准确、内容有效,如此才能让教材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服务于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
数字化背景下,大数据势态已然形成,学校应当懂得把握风口借力发展,借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势去提升教材建设管理实效,为高质量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教材保障,将数字化教材建设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一大战略。加大重视程度,全力保障教材建设的资金与技术,增强教材数字化建设管理“硬实力”,在提升师生教材建设必要性认识的同时帮助教材建设管理人员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前规划,锐意创新,坚持教材建设常态化,用好数字化教材建设管理经验,形成校本化教材建设管理体系,引领学校数字化教材建设管理。
(作者:林雪,南京财经大学教务处,本文系2021年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及改革发展研究课题《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高校优秀教材建设路径研究》(编号:GJGF2021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