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些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备受关注,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创新。新媒体技术不仅仅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模式。就现阶段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新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价值观教育创新与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以及支持力量,相信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质量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何为新媒体,从理论层面来讲,即指一种和互联网技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关联在一起的新型技术手段,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信息资源的传播渠道,打破资源传输的时空壁垒。从当前大学生群体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具体表现来看,大学生主要应用微信、微博、社交论坛等新媒体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发生很大变化,高校教师会应用新媒体工具来组织开展价值观教育工作,借助新媒体技术来完成价值观教育教学任务。有了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和帮助,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
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呈现诸多新的特点。一是价值观教育的网络性,新媒体技术属于信息传媒技术类型,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所以在此环境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网络性特征,有新媒体平台作为基础,教师可将更多教学资源在第一时间推送给大学生,大学生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新的学习内容,这对于提升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和灵活度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二是价值观教育的便捷性,在新媒体技术助力下,原本停留在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教育成功打破了时空界限,如此一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范围及受众群体得到极大程度的拓展,大学生可以因此享受到更具先进性和优质性的价值观教育教学服务与引导。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革新机遇。高校要牢牢抓紧这一重要机遇来全面提升价值观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是新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快速性和及时性,应用新媒体技术,教师可在短时间内通过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来将更多内容传授给大学生,而且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学习,可以通过各种载体进行远程学习,也可以互相交流思想和分享观点。二是新媒体技术有着显著的超文本性,新媒体技术实现了文本图像和视听的紧密融合,教师可随时应用新媒体技术来展现各种教学资源,比如更具创意性的画面,更具影响力的影音资料、还原历史情境等,调动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转变大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大学生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价值观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三是新媒体技术具有强烈的即时性特点,高校价值观教育在引入和应用新媒体技术后,其时效性得到了迅速和显著的提升。借助新媒体的网络即时性特征,成功省去了传统媒体下存在的信息递呈环节,实现了信息及时交换。教师可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即时性特征,在更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教学资源,进而不断充实和丰富价值观教育内容。
为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价值观教育质量,高校要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
构建起新媒体信息监督机制。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局限,而且成功突破了信息咨询屏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与高效性要求高校必须要对信息传播进行有效监督,在全校范围内构建起新媒体信息监督机制,加强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监督与管理力度。现在高校虽然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新媒体技术,但是针对所应用到的新媒体技术依然欠缺科学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面对一些不健康信息不能做到有效禁止和监管,对其传播范围也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内容,不断优化监控机制,在源头上进行精准把关。
创新教学平台提升教育有效性。随着越来越多新媒体技术被引入和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高校及教师要积极搭建新媒体教学平台,借助新媒体技术以及平台力量来进一步延伸价值观教育的价值链,逐步深化和拓展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和方式。一是要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通过该平台来开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活动,结合实际学习任务及学生学习的表现来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以及评比机制,以此提升价值观教育的灵活程度。教师也可选择在具体考试内容上增添学习强国内容,提高大学生对价值观学习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是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来开展价值观教育工作,定期给大学生推送合适的价值观教育文章及社会热点案例。要紧密围绕新时代核心价值理念,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鼓励学生们拍摄主题性微电影,要求能够彰显先进的文化理念与思想。
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高校价值观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最为核心的实施主体,是贯彻高校价值观教育理念的核心人物。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高低会对价值观教育效果和质量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创新和优化价值观教育工作时必须要关注教师群体,尽全力去提升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高校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教师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强教师对于价值观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逐步提高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能力。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可以更多地学习和了解各项新媒体技术,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程度,进而深入挖掘和利用新媒体教学资源。高校可以为新老教师搭建起交流和沟通的桥梁,不定期组织新老教师讨论交流活动,树立优秀教师榜样形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新老教师加强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给予新老师更多支持和鼓励,深入挖掘新一代青年教师创造力,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学习新媒体技术,要求青年教师多帮助和指导老教师应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新老联动,竭尽全力把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更大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下意识去引导学生们关注新媒体,了解新媒体的优势,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新媒体渠道来提升价值观教育质量。
充分利用新媒体可视化特征。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课程是主要阵地之一。在教学中融入新媒体技术,也多是在课程中应用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在新媒体技术的诸多优势中,可视化优势非常显著。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新媒体可视化特征发挥到更大化,逐步丰富和完善价值观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力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展现新媒体的可视化特征,建议高校教师一定要作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要在备课时多搜集和应用相关素材,并且进行精心设计和策划,进而在课堂上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播放,通过这种视频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力度。大学生是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受众对象,在新媒体环境下改进高校价值观教育,必须要不断加强对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力度,切实稳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核心素养与道德水平。高校可以适时适当提高价值观教育实践教学的频率,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也符合现在大学生群体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有了真实的经验和体会,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会随之提高。高校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价值观教育工作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兴趣爱好,将大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大胆尝试和应用更具先进性和新颖性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开展价值观教育,提升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作者:张智慧、王蕾,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