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新发展时期,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在新形势下,通过文化育人,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确保校园文化不仅包括时代特征,同时具有高校特色。做到这一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举措。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思政实践教学资源,逐步建立起文化育人视域下新的思政教育体系,确保场地、内容、制度建设相统一。
文化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发展趋势
第一,主导性与多元化相互融合。从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路径来看,其普遍具有主导性的特征,而其之所以具有这一特征,也是由于思政教育的政治性这一本质所决定的。因此,对于高校而言,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实行实践育人这一路径,必须在过程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前行方向,确保鲜明的思想主导,使我国主流思想始终贯彻于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帮助其抵御当前社会发展中西方意识形态在思想层面的冲击。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符合当前社会中最新的主流思想内涵,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内容和新理论。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多元性来看,指的是当前高校学生普遍无论是从年龄特征还是思想心理来看,其个体普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有着多元化的发展。对此,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也要将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多元化,让大学生具有更加先进的思想文化教育阵地,给予他们更加自由广阔的思想和选择空间。
第二,科学化与人文化的有机统一。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其科学化指的是在培育的过程中要形成科学的理念内涵,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路径,确保学术研究科学化的同时,也要做到人才培养的科学化。不仅如此,在实践教育中也应当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确保学生在掌握规律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到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充分提升教育过程的时效性。对此要求高校要做到时时关注世界形势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选取适宜的最新教育资源与信息,让教育内容更符合社会潮流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对教育内容加以研究,并不断改革与创新,充分展现实践育人的科学化水平。
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其科学化与人文化是有机统一的。实践育人的科学化则指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遵循相应的教育原则和规律,对教育对象做好充分的分析与把握,秉持标准化的教育原则。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教育对象存在灵活性,要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从以往开展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教育来看,往往缺乏主动适应性,教学工作开展更多呈现出工具性特征,没有较为妥善地考虑人的因素。因此,在当前倡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时代,对于高校而言,应当更多地关注思政教育所给予的价值追求,将被动转化为主动追求价值,实现科学化与人文化的统一。
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实践资源的建设方向
首先,建设实体化的文化育人场所。开展实践育人活动,要认识到实体场域的重要作用,实体场域作为主要承载媒介,能够为思政实践教学承担最基础的资源保障。而实体育人基地作为思政实践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将课程内容与科学研究紧密相连,确保实体育人基地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持续性地发挥教育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应当根据基地建设培养优秀育人队伍,让学科优势获得转化,不断提升本校思政教育方面的育人优势,确保育人长期性成效凸显。而在建设实体场域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完善的顶层设计和明确的场域功能定位。同时,要参照学生需求,并以此为导向,做到思政教育的精准供给和针对性教育。在信息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智能化教育都具有较大程度的发展,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作用。因此,充分发挥网络在线教育课程资源的作用,搭建线上育人平台,采用数字化的手段,让师生实现更加近距离的接触,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阻碍。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文化育人所具有的粘合力作用。
其次,深度挖掘学科专业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做好思政实践资源建设工作。内容挖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搭建和构建思政实践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其检验标准要以时效性为参考,确保资源的整理和利用都能够让学生收获相应的教育,让学生在其中具有更高层次的获得感。对此,要充分发挥育人环境的作用,要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对此,挖掘思政教育实践资源,对于高校开展思政实践育人十分重要。高校应当结合不同学科所具有的特色,深度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实践资源,确保思政实践资源内容建设途径更加宽泛。同时,思政实践教育资源不仅包括本学科的发展史和本学科优秀杰出代表的经典事迹等历史类的教学资源,校友代表和新时代学科发展实践前沿等教学资源也同样重要。对此,高校应当进一步挖掘并梳理优秀师生和校友在校历程,展现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进一步凝练精神文化,最终将此融入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当中,潜移默化让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
最后,构建思政实践场域常态化运营机制及配套制度体系。无论是要想让思政实践资源软件或是硬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都需要常态化运营体制机制以及配套制度体系的相应保障。而加强日常管理制度,也是确保思政实践教育资源实现有序运转、并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做到常态化的运营机制,则是为思政实践资源发挥育人作用提供了道路保障。从学生层面来看,高校可以根据教学安排进行专题开放日的组织,拓宽思政实践场域在学生群体中的认知度和兴趣度。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搜集本学科最新前沿动态,并在相互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这一方式确保常态化机制体系的形成。从教师层面来看,高校可以较多地展现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并形成专题报告,与学生进行分享。使其认识到优秀人才在青春路上的成长历程。不仅如此,还可以定期开展学科前沿动态专题报告会。在过这一过程中,确保持续完善和优化教师学生评价体系,让全体师生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高校思政实践育人建设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并为之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作者:单宗玥,博士,讲师,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2022年7月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生成逻辑研究”(2022SJSZ0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