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在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与以往相比十分显著的进步。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由于其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导致政治信仰陷入迷茫状态。从这一点来看,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时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而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入,可以将高校思政教育贯彻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仅发挥高校教育中知识教育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
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
对三全育人进行分析,则指的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
从全员育人来看,指的是高校教育工作,是针对全体在校学生的,同时全体教职员工也要积极地参与进来。高校中负责行政和教学的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都要环环相扣,承担起自身所肩负的育人责任。无论是在教育、管理还是服务等工作中,全体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调动自身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全过程育人则是指开展德育教育不是停留在学生的某一学习阶段,而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体学习生涯。同时,无论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教育,都要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学生处于大学阶段,正是其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大学生群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和独立意识,但是还不能完整、成熟搭建起自身的价值观框架。因此,对于高校而言,想要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计划的制定以及科学的实施策略,确保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入正确三观的指引。
全方位育人则是指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要密切观察其思想动态,并对大学生思想加以引导,确保综合提升其人文素养。同时,进一步加强校风建设,让校园文化中的思政内涵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德育作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学生拥有更多接触新事物的渠道。因此,学校要针对新发展形势,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教育方法,充分提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所具有的自主性与自发性,同时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思政教育平台,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加高效地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建设原则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想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首先,红色引领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高等教育院校,应当密切关注我党的方针政策,坚定立足于我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意识到高等教育最鲜明的底色是什么。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红色引导原则。确保人才的培养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基本要求的,是能够对于实现中国梦提供推动作用的。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红色教学主题的设立,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内外同向驱动原则。虽然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多数已经成年,但是其在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上仍有较大的空间,想要使之成才,就必须密切关注其心理发展和情感状态,但是由于目前外在环境中存在着相关的刻板印象和双重标准,这些因素会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基于三全教育理念的引导,要充分发挥内外同向驱动作用。调动学生的潜能,从内生出发,巩固思政教育的作用与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自控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
最后,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思政教育并非短期、阶段性的教育,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三全育人模式,确保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全育人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的路径
首先坚持全员育人,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育人队伍。对此,应当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地位。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关键的渠道就是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开展,无论是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还是道德水平,都受到思政课教师的影响。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要重点关注思政教师的教学成效,关注到思政教师在高校德育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对于思政教育中承担重要责任的思政课教师而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确保思政教育开展的良好成果,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灵活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趣味性和深刻内涵。
其次,坚持全过程育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此,在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年级的不同而设立不同的教育主题。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初步踏入大学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更多的是新鲜感与好奇心。因此,应当抓住这一时机,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例如军训、教育影片的播放和开学第一讲等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的任务,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而学生在大二、大三时期,是大学阶段发展的过渡时期,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了一定的认知,思维更加活跃,也更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因此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深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大四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有了来自就业或升学的压力,而作为学校要主动为之提供帮助,使之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自觉的道路实践,从而顺利踏入人生的下一阶段。
最后,坚持全方位育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方联动。对此,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体三位一体大格局。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必须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各个教学阶段的有效衔接,从不同层次与维度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更要从多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形成与家庭和社会的有效衔接,充分打造一体化育人平台。同时,家庭也应当发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教师和学校进行适当的沟通,建立起庞大的教育网络。同时,要充分发挥家风的作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以身作则,以正确的理念、价值观熏陶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社会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给大学生更多锻炼机会,确保其对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入,尽可能地缩短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其中发挥自身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渠道。
(作者:唐文艳,博士,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2022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新场域、新载体:艺术类研究生思政课网络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GY202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