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价值引领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引领的核心内容,更是灵魂所在。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群体道德素养与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当中,思政课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艰巨的使命与责任。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而且会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群体的发展质量。所以,高校在组织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关注与培养力度,秉承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紧跟新时代国家教育教学需求,提高对思政课教师的重视程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全方位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水平与综合素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大学生作好示范引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思政课教师在很多时候都是大学生学习和请教的对象,大学生需要有思政课教师这样的人的引领和帮助,需要从思政课教师获得建议,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导师,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充分发挥出思政课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让思政课教师的价值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和利用。
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和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着非常强的必要性,这不仅仅与市场经济下思想意识的多变需求有着紧密关联性,更与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需求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首先,从市场经济下思想意识需求多变性的角度来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更加完整完善的开放性发展体系,所涉及领域越发广泛、所涉及方位也越发健全,层次性更是越来越明显。近些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开来各种社会思潮,也由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种类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交织到一起,为现代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多方利益主体也是与日俱增,利益多元格局越发成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人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在思想意识层面更是出现了多元、多变的状态,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和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意义重大。现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入到思政课教学当中,大学生从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去认知这一变化,认识到当前正是发展与变革的关键阶段,世界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也越发频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内容,大学生接受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有着重要意义。思政课教师在其中则需要扮演起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排头兵的角色,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专业能力,借助思政课教学这一有效渠道来全力宣传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理念。
现阶段要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知,加深大学生的价值认知程度。首先,从思政课教师这一角度来看,目前在培育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其中,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项主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内容的认知和研究,思政课教师在此过程中自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高校也会由此来更进一步注重对思政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师德建设,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严格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思政课教师在不断践行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帮助其构建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角度来看,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于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认知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开展思想上的指引,在实现精神内化追求的同时,形成自觉行动,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以此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素养培育,建议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施,并且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随时结合实际学情来不断调整和改变具体的实施策略,以确保思政课教师素养培育的实效性。
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立足自身实际能力,逐步去改变和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便为思政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这需要思政课教师保证做到育人先育己,以高标准和严要求来审视自己,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不断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思政教学活动内容,适时适当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渗透力度,积极弘扬社会正面思想和正能量。
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思政课教师要紧密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去更新和适用新的教学理念,时刻将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放在首要位置,随时结合大学生学习需求变化情况来调整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思政课教师的人文关怀与关注,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主,随时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学生的情感状况与学习状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真正地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在不断优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将以人为本的教学优势发挥出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进行引导。
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操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积极主动去承担起更多的教学责任和育人工作,要时刻谨记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大学生群体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学生做好示范作用。思政课教师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在备课阶段就要有意识去寻求创新和突破,从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予以改变,让大学生感受到学习思政课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新鲜感和满足感,以此来切实保障思政课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水平。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增强理论修养与行为修养,在不断增强自身人格魅力的同时,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同时,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这一理念的践行。
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改革形势,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和应用到思政课教学当中,不断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的培育力度,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创新与改革的必然要求,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要立足实际,正视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致力于拓展思政课教师的视野范围,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平台保障,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与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将思政课所承载的事理、道理和学理,面向学生“讲深、讲透、讲活”!
作者:刘丹丹,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本文系2022年度安徽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和弘扬及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引领研究》(编号:2022syzm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