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遗产廊道”主要是作为一种区域性质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法。“遗产廊道”的保护主体可以是区域内的河流、道路、铁路等,也可以将单独的文化遗产点连接起来视为一条文化遗产线进行保护。秦岭古道西安段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物质遗产,以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生态、经济、地理等遗产廊道构建的基本原则,提出具备可行性、有区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廊道构建方法,促进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整体开发,并为我国文化遗产廊道保护提出新的借鉴。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邻秦岭,北濒渭河,在历史的进程中,西安依靠自身的地理位置不仅成为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还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构建起了丝绸之路、秦岭古道、茶马古道等重要的线性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的出现将其自身所在区域内并不相互关联的文化、自然等资源有效的串联了起来,再现了古代人类的文化史以及社会活动史,提升了文化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结合,让这些线性遗产具备人文特色以及文化内涵。
秦岭古道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廊道,其分布在我国秦岭山脉内,作为古代串联我国南北方的重要道路,在我国的遗产廊道系统内有着重要的地位,至今还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仅秦岭古道西安段境内就分布了1100余处文化遗产。对于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目前仍然缺乏系统性的调查以及完备的资源名录,构建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采用科学的遗产廊道开发方式,整合西安段丰富的文化遗产廊道资源,对促进秦岭古道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提升我国遗产廊道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要坚持绿道系统、遗产系统、游道系统三要素结合的基本原则。首先在绿道系统方面,要结合西安的整体地理位置以及生态区分布,因时因地制宜,在重构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同时,注重生态的保护。
遗产廊道构建中注重绿色廊道的建设。建设绿色廊道,提升生态环境,能够更好的将生态旅游融入到秦岭古道西安段廊道中来。绿色廊道的理论主要是针对廊道建设中游览路线的规划、廊道周边区域的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融入旅游的概念,最大化的为文化遗产廊道的开发提供绿色空间。
由于秦岭古道路程较长,在西安市内有众多的古道遗址,在西安段的文化廊道的区域内,自然生态资源呈现点状分布,不利于系统的研究与保护西安段遗产廊道周边生态,将绿色廊道建设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对西安文化遗产廊道辐射区域内的农田、山脉、峪口、河流等生态资源进行细致的划分,对可开采山脉进行“采前预防、采中保护、采后修复”的原则,对不可开采的山脉进行看管,保护周边山脉的生态资源,将廊道区域内的农田在功能上划分为农业、教育、游览示范等功能,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开放,对区域内的河流峪口采取监管,面对可开发的河流以及峪口要重点开发,吸引受众前来游玩,对于不可开发区域要重视生态保护以及环境安全。
生态优先的构建是为了,合理规划遗产廊道构建路线,让遗产廊道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真正的实现文化遗产廊道“生态+文化”“生态+经济”双重发展新格局的保证。其次是重点关注遗产系统的建设。遗产系统是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
“文化”是遗产廊道的核心,秦岭古道西安段内有着众多的文化遗迹,以石刻、栈道、书画等代表性的文化物质遗产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蓬勃发展的见证,然而目前由于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沿线文物分布不均,部分文物还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大量的文化物质遗产已经损毁,不利于文化物质遗产廊道的构建。
根据目前国际上对于自然文化物质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定,要从保护原则、保护方法、保护措施上入手,真正的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提前预防、加强管理”的理念,对于西安段沿线的文化物质遗产,要分类进行合理保护,开展文化遗产的专项保护行动,不仅是要修复沿线文化遗产,同时要注重西安段古道的整体文化风貌,将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也看作是遗产系统的一部分。联系专门的保护单位,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设置专项保护资金,落实遗产系统,促进文化赋能到西安文化遗产廊道的构件上。最后是坚持游道系统快速发展的原则。
游道系统也可以被称作交通系统或道路系统,目前秦岭古道西安段区域内部分古道已经无法使用,如果要构建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那么道路网的完善便显得尤为重要,游道系统主要也包含了西安段内廊道之间节点交通的串联,实现交通与廊道辐射区域内各个节点的串联,主要包括了西安市内城乡之间的公路,县道、绕城高速,或者是满足周边区域内的居民以非机动车、慢行为特点进行游览的需求。
游道系统建设原则是重视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用配套的基础交通设施,结合西安段古道遗址上的一个个节点,将其串联成一条线,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这也是保护文化物质遗产,重构文化遗产廊道的基本要求。对于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也是将以上几个要素进行结合,通过遗产、绿道、游道系统的基本构建,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的为遗产廊道的传播与建构提出新的方式,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廊道传播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要采用数字技术,结合文化内涵,融入商业资本,让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得到更好的构建。首先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上,由于目前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缺乏系统的资料收集,秦岭古道西安段的文化廊道需要利用多维度的调查研究,建立起廊道资源数据库,编制好西安段廊道资源名录,统筹好开发与保护各项错输,这需要用到数字技术的加持。可以采用Arc GIS成本距离和成本路径工具的多次摹拟,计算出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潜在网络,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资源的整合,选取网络节点中自然景观优美,文化遗产价值高、基础设施完善的部分,构建起一条具有高欣赏度、高参与度的线性道路,最大化的构建文化遗产廊道,同时还可根据计算模拟结果,确定出不同距离的道路,针对性的提升廊道的整体功能。
此外还能够借助VR、AI等信息数字技术,结合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不同的节点根据廊道的现状,为人们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还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云端存储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各项数据,为西安市境内的廊道进行综合评价定级,利用三维扫描等新兴数字技术,测算古道详细数据,复原被损毁古道的样貌,针对不同级别的廊道制定特定的保护措施,并将数据与各项规范上传至网络,为后续廊道的保护与构建留可供参考的数据,方便后续的维护,数字化的介入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大程度的采用数字技术,也能够为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增添更多的便利性。
其次,结合文化内涵,让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历史人文资源得到更多人关注,需要与教育资源紧密融合,编写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资料的书籍,将古道的历史、地理、人文旅游等资源纳入其中,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不单单是实体景观的在修复,还是文化内涵的再传播。
对于文化内涵的注入还可以通过举办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相关宣传活动,结合好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乡村振兴、城市发展、古道沿线城市交流合作等活动,西安是终南文化的发源地,借助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契机,打造好钟南山文化,让钟南山文化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共同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优秀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了解西安,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融入更好的为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增添新的元素,让廊道的构建与传播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发展,服务好西安市民。
最后是商业资本的介入,对于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需要借助资本,目的是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服务好经济的发展。在资本的介入中最重要的便是将旅游业融入到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中,用旅游来促进保护,用保护来吸引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借助文化遗产廊道,研发具有代表性的创意产业,推动农生态旅游,生态观光的发展。此外还可以将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中具有代表性的节点变成具有特色的旅游景区,将廊道文化旅游宣传与各类旅游企业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方式,讲好西安廊道文化故事,传播好西安文化。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根据文化廊道的构建,带领廊道周边居民发展农家乐,用基础设施投资来提升经济的发展,带动沿线居民的收入,部分旅游所得还能够回馈到文化遗产廊道的修复中去。针对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方式,是为强化城乡规划,做好土地利用,实现文物保护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制定保护法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方法来构建文化遗产廊道,更好的推动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文化的传播。
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是作为秦岭文化传播的重要资料,对于全面深刻解读秦岭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也是坚持秦岭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工程,同时对于沿线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事关西安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者:鲁小艳、张复良,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本文系西安市2022年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秦岭古道西安段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编号:22LW19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