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阅读 > 正文

速冻下的文化再生

来源:齐鲁晚报2022-09-21 10:42

  古意盎然不是千年颜神古镇的唯一描述,一个曾经式微的古村落亮丽转型,成为十年来全省文化保护传承典范和淄博市文化资源“活化”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人、文化遗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是什么让古镇焕发出生命之光,让古镇之游焕彩出群?

  记者 张向阳

  初见古窑村让人心里打鼓

  沉浸在博山颜神古镇,仔细体会发现,这里古老遗存和现代业态相互交织映衬,竟是如此相得益彰,没有丝毫违和感。2022年6月,古窑村以“历史文化名村”项目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颜神古镇,成为淄博市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代表之一。

速冻下的文化再生

  “不损害文物价值,不损害传统街区的价值,找到颜神古镇文化的再生之路,才能让古镇活起来。”淄博朗乡古窑村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亚明说。

速冻下的文化再生

  李亚明是颜神古镇——古窑村护改开发方的负责人,他本硕博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专业,是“古城卫士”——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阮仪三的弟子。此前,他带领的朗乡团队,在福州保护和活化了明朝古村三落厝,将一个石材加工的重污染村落改建成2021年福建金牌旅游村,成为人文福建的代表之作。此次,颜神古镇护改项目不但邀请了阮仪三先生担任总顾问,还邀请了一众建筑设计界大咖:像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英国“世界未来建筑奖”首位中国得主郑炘教授等参与到项目中来。

  在今年世界瞩目的冬奥赛场上,首钢园完成了“从火到冰”的重生,让世界为之心动,让人感受到了工业风貌和历史文脉的延续。然而,对于李亚明来说,当年与古窑村结缘却并非是“一见钟情”。跟以前做的项目不同,破败的古窑村不是一个一眼就能看懂的项目。

速冻下的文化再生

  淄博朗乡古窑村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毅文还记得当初见到古窑村的情景:“当时这里是一片破旧的老厂区夹杂着老旧的民房,很多人早就迁走了,有些院子就像废墟,院里枯枝杂草,满地碎砖烂瓦、建筑垃圾,人根本迈不进脚去,一些房子年久失修已经坍塌……这些情景让大家心里不禁打鼓:这么破败的房屋还有保护修复的价值吗?” 如何读懂千年古镇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李亚明带领朗乡团队先后到古窑村考察了20多次,请教了很多工艺美术大师、匠人,终于读懂了古窑村,开启“唤醒”千年古镇之路。

  是什么打动了他?

  怀着虔敬之心长期的探究,让李亚明对古窑村了如指掌。他认为,在我们了解和认知一个传统文化遗产时,不但要看它本身的价值,还要看它的完整性。

  作为国内唯一成规模的原生古窑集群,古窑村成为中国手工业体系中唯一的城镇规模的完整遗存;再就是,匣钵、窑墼独特建筑氛围形成了不同于中国大多数地区的特殊建材特点,形成了极具建筑美学的材料装饰图案,产生了打动人心的生动美感,让颜神古镇成为古镇体系中建材最为丰富的颜值担当。最重要的是,古窑村原生的高密度艺术大师与高级匠人、陶琉艺术家,才是让古村重生的最重要财富。

  李亚明说:“任何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地方,它一定有丰厚的艺术土壤。当我跟周边这些工艺美术大师、艺术家交流的时候,突然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它的文化再生系统一点也没有废弃,它得到了升华。”当年诸多国企所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和生产技艺犹在,这是一个传统的文创产业,而且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从传统的手工业体系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仅这一点就非常珍贵。原来的产业依托没有了,人必然要迁出去,这是生产方式改变了生活方式,只有吸引新产业人员进驻传统空间,才能再现文化活力。他认为,这是一个活的古镇,是当代能找到的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文旅价值的项目,可遇不可求。

  于是,幽静的街巷、带着余温的古窑、百余座明清古建筑群落,这些真正意义上的颜神古镇的精华和缩影,在多位大师的规划下走向新生。历史断面的惊鸿一瞥

  朗乡团队的保护与更新理念,首先是“历史断面的截取——速冻下的文化再生”。即保存古镇历史遗存的横截面,让人们聚焦那惊鸿一瞥。

  颜神古镇的区域内包含多个年代的历史遗存。既有明代民居,又有大量的清代古窑、寺庙、民居,同时又有重要的民国时期的建筑,新中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的建筑也丰富多彩。“我们并不刻意地让古镇回到哪个时期,而是忠实地保持其原生的混合状态。所有的梳理都是围绕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李亚明说。

  在建筑年代上,古镇南部多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村落建筑,北部则多是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遗存,很容易产生违和感。规划团队认为,虽然年代感大有不同,但建筑中匣钵与窑墼形成的材料色调一致,而且具有非常明确的同一区块的风格意向。于是,具有窑火气息的匣钵与窑墼,成为统领各个时代建筑遗存的重要特征和灵魂。这一体现瓷乡文化的强烈特征,让本来泾渭分明的历史与当代街区,在颜神古镇形成罕见的和谐景象。

  经过详细论证和规划,他们小心翼翼地对古窑村进行了保护性的修旧如旧的开发和改造。清理施工中,哪怕是遇到半爿残破的老窑,一堵残墙断垣,一扇残留的门框,李亚明都要亲自过问和处置。刚开始,有人建议把影响施工的一堵破墙先扒掉,李亚明说:“你要真把那个墙扒掉了,这个项目我就不干了,因为它是整个项目的魂,就是用这种斑驳沧桑的风格映衬现代的舒适精致。所以,当不知道该怎么去展示这个墙的时候,在有些人眼里它就是建筑垃圾;如果懂得历史人文遗存蕴含的审美价值,知道如何呈现它,整理出来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景观,而且现代人造不出这个味道来,这是对历史的尊重。”

  李亚明说,这些原生的建筑跟周边的风、水、雨、露已经完美融合了上百年甚至更久,突然间去改变它生存的小环境,可能它还受不了。于是我们在古镇看到,像断壁残垣、斑驳掉皮的墙、残破的小门楼,都保持了原生的状态,别有韵味。

  他们像考古一样,探寻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宝藏。2020年5月,在对古窑周边进行清理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座直径五六米的古碾,还有水井。李亚明推断,在附近房基下可能还埋着原来的沉淀池,这是一套完整的“古窑泥碾系统”,展现了明清时期陶瓷生产工艺流程:老牛拉碾将陶瓷原料进行研磨,通过碾沟进入泥浆池沉淀,再导入晾晒池,最后拉胚制作,在古窑中烧制成型,这是博山千年陶瓷生产历史的一个缩影。如今,古窑、作坊、水井、古碾这些陈旧古老的遗迹,与不远处机器时代的大烟囱、机器、厂房交相呼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遗存展示着生产方式的演进。

  他们还对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学术性考证。古镇有个传说:明朝时冯家家道中落,一位后代考中进士,重新买回祖屋、光宗耀祖的故事。但年代太过久远,冯家大院经过多次变迁,无法确认其具体位置。然而,在修复旧卫生院时,发现了被掩盖在现代砖墙之后的门廊与木柱,经过同济大学专门研究古建修复的博士后团队对传统院落规制的还原,初步确定这栋建筑为冯氏的祖屋。

  在当地史料和网络上搜索明朝青州(当时博山隶属青州)冯姓进士无果,后来确认山头冯家为冯家峪分支。他们通过查询冯家峪《冯氏宗谱》《浙江通志》《顺治黄岩县志》《山东通志》等史料记载发现:山头冯氏,冯永桢,字介石,顺治丙戌年(1646年)3甲第20名进士,历任黄岩县知县、昌平州知州。基本判定冯家出过明代进士的说法有误,应为清代顺治年进士。让游客留下“发呆”

  “原汁原味保留着历史,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李亚明认为,每个年代的历史环境,都需要与当代生活对接,让历史重新参与现实。给古老的建筑遗产,赋予新的空间应用价值,才能让古镇产生活力。

  他认为,现在有些地方古镇开发往往陷入同质化、商业化、千篇一律的困局,其实是忽视了人性尺度的生活价值。成功的古镇保护是游客愿意留下来“发呆”,而这一点与新生代对古镇慢生活的诉求正相契合。

  李亚明说,建筑规划专业里面有两个专业术语,一个叫空间,一个叫场所。空间是物理构造,它不需要有生命体,一定要有人的精神内涵在里面才叫场所。我们看到有些古镇、古村落,简单粗糙地去还原旧的生活状态,只能停留在观光型旅游的发展阶段,令游客们看了就走。而在颜神古镇每一个角落,一开始就把“人”考虑在里面。生活化的人和空间形成互动,从空间到场所,人起到了桥梁作用,所以让游客感到亲切,才能留住他们的脚步,感受古镇慢生活。

  “再厚重的文化,也要给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人一种交流方式,这才是成功。每一个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来到颜神古镇,都能找到触动内心的属于自己的情愫。”李亚明说。像古镇的“溪园”,在设计师的妙手下,三座古老圆窑与当代建筑交接在一起,匣钵的应用呼应着古镇的历史,新旧碰撞、虚实相生,让人可以惬意地享受一段难忘时光。

  李亚明常说一句话“无创意不作为”。然而,游客在网上对他的赞赏却是:“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设计”。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恰恰是遵循“道法自然”“顺势而为”的设计理念,才能产生“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美学效果,才看不到雕琢痕迹,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是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规划设计中的体现。文化遗产“活起来”

  如何加强产业引导,激活文旅型历史古镇的造血能力,让文化为产业“赋能”,让产业为文化“输血”?

  李亚明认为,作为国家级第一批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博山依托的就是以陶瓷与琉璃为主要特色的传统产业优势。颜神古镇,则是传统产业最重要的推广平台。古镇最大的资源优势就是有160多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其中包括刚刚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宫廷御品“鸡油黄”的传承人孙云毅。还有更多新生代艺术家,他们有巨大的影响力,自带产业还自带流量。

  对于颜神古镇,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持君说:“我觉得这个平台挺不错,里面集合了各种工艺的匠人或者是艺术家,或者是一些爱好者,在这里有施展的空间,非常有利于琉璃文化的传播延续。”

  如今的颜神古镇涵盖了度假酒店、民宿、古窑酒吧、大师工作室、琉璃工艺实验室等,有地方特色民俗、美食街区,有陶琉精品展示、交易市场,有民间地方艺术品收藏博物馆群,有全国性的大专艺术院校学生实习培训基地,有陶琉文化为主题的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研学基地,以及北方区域艺术家聚集群落,同时搭建并运行青少年研学平台,文化产业(陶瓷、琉璃)研发、生产、营销平台……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颜神古镇的再生,是十年来文化遗产进一步“活起来”的典范,它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这里,人、文化遗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精彩展开,给美丽山东增光添彩。

  凤凰涅槃,它以新生致敬过往,它让历史告诉未来!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尼泊尔总理奥利

  • 多种活动迎接国家宪法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