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如何,是衡量高校教育的标准之一。因而,高校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把构建大思政格局上升到战略层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丰富教育内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仅有效完善了人才建设体系,而且还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特别是互联网信息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内容良莠不齐,高校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突破。对此,高校需要站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创新的角度持续优化工作体系,同时还要在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开展。
信息化时代具有显著特点,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而且信息的数量也十分庞大。当前,很多高校已经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强化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但也要看到,各类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化教学步入了新阶段,信息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信息化教学取得更好成效。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的融合步入了创新发展的轨道,各类平台、载体的数量十分庞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迫切要求高校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努力使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得到有效落实。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各类信息数量十分庞大,如果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会在思想政治方面出现不良倾向。这就要求高校把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保证学生的表达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此,既要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也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更多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数据、信息和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理论教育,课堂教学是其最主要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要求高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别是要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教育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发挥“育人功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师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强化教育方法的融合性,推动教育方法的创新性,将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进行深度融合,如在开展课堂教学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组织实施,大力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更多的资料。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适应信息化时代,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在提升趣味性方面加大力度,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素质。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巩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推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同时也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对此,高校应当适应信息化时代,加大信息化教学创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特别是要在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育形式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日益广泛。传统媒体交互性不强、传播速度慢、吸引力薄弱,而将新媒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能够对此进行优势互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新媒体,可以推动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应用。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类社交平台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困境。
广大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信息化时代,对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之外,也要求广大教师学会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教师都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而且也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但仍然需要不断加大自身能力素质建设,切实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力度,找准传统教育方法与信息化教育方法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良性互动。教师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除了要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之外,也需要在指导与服务方面下功夫,既要解决学生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也要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任何人都无法与信息化脱轨,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对此,高校应当把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作为重要内容,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既要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也要在引导大学生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发布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使大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为了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教育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同时还要在弘扬优秀文化、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教学体系,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
为了能够使信息化教学实现更大突破,高校需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占领网络阵地,有效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建立相应的社区,除了要下发通知、布置学习任务以及加强宣传引导之外,还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论进行监测,发现不良言论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以良好的素质融入网络社会。此外,教师还需要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微思政”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打造各类“微平台”,多开展“微论坛”,多实施“微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如利用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宣传和推广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政策、知识和文化,教师也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健全和完善的网络思政体系,对于高校适应信息化时代,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至关重要。高校应当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平台、“互联网+”载体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特色化、吸引力、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络思政实现更大突破。对此,高校需要切实加大对网络思政的研究力度,着眼于推动“三全育人”,积极探索网络思政的有效实现形式,教师也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除了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要切实加大对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教师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利用互联网平台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共同打造一些网络思政“精品课程”和“品牌课程”,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政“课程数据库”,既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件,也可以将其交给学生自主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适应信息化时代,还要在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是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既能够理解和认识相关政策、理论和知识,也能够将其应用于学习和生活。对此,高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各为平台载体,既要加强师生互动,也要在促进“人机互动”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努力使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面,也需要教师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应当适应信息化时代,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调查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也需要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创新性应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服务,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强与学生交流,有针对性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引导学生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提高素质,进而报效祖国。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交流互动的平台和载体越来越多。高校要想进一步做好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得到拓展,进而最大限度培养学生能力素质。要为学生交流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造学生交流互动平台,如引导学生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建立“创客空间”,学生在“创客空间”可以对思想政治、创新创业、心理健康等诸多内容进行学习与交流,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促进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教师也要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弘扬、传承校园文化和传统文化,强化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文化素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适应信息化时代,大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进而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对此,高校应当明确信息化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创新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适应信息化时代,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训,抢占网络宣传思想阵地,同时还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引导学生交流互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作者:哈斯也提•哈孜,系新疆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