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六朝春节的服饰文化
首页> 悦读频道> 要闻 > 正文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六朝春节的服饰文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2-18 16:0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读书者说】

    作者:黄强(服饰史学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

    春节娶媳妇过年,春节穿新衣戴新帽,欢欢喜喜过大年,这是几千年中国人的心之向往,更是一种根植于文化的传统礼俗。

    一首《木兰辞》展示了古代女子浴血沙场的英姿,巾帼不让须眉。战争结束回归故里,代父从军的花木兰脱下战时袍,恢复女儿身,梳妆打扮,尽显小女子的姿态。“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中的“红妆”“额黄妆”,其实是在佛教艺术影响下诞生的一种古代妇女妆饰,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反映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文风貌。笔者新著《褒衣洒脱博带宽——六朝人的衣柜》,就是一本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六朝春节婚俗的妆容与服饰时尚的解读。

    一.婚嫁新娘用红妆

    红妆即红粉妆,以胭脂、红粉涂抹脸部。红妆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得以发挥,颇为流行,这一时期的诗歌有红妆的反映。南朝齐谢朓《赠王主簿》云:“日落窗中坐,红妆好颜色”,女性着红妆也符合其性别身份,更能展现出女性的妖娆。

    红妆是南北朝时期女子出阁成婚的常用妆容。对于红色的崇尚,由来已久,按照五行学说,朝代更替,也要正朔色。以木为德,其色崇青;以土为德,其色尚黄;以金为德,其色崇白;以火为德,其色尚红;以水为德,其色崇黑。红色在周代、汉代都受到推崇,周代官员喜欢穿着红玉一般色彩的细毛袍子;汉高祖刘邦号称赤帝子,汉代尚红。南北朝时期尚未形成明代以降的红色婚服制度,但是因为红色有红火的寓意,加上胭脂在此时已由北方传入中原,因此,红妆在女子中流行,婚礼中新娘妆容亦倾向于红妆。梁简文帝《美人晨妆》亦云:“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青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施了胭脂红妆的女性更加妩媚动人。

    除了红妆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妆饰还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晓霞妆、面靥妆、半面妆、斜红妆、啼妆、紫妆、点妆等多种,造型上颇为夸张。

    二.女性扮美帖额黄

    新娘是女人一生最美的时刻。爱美的女性,尤其是出阁的新娘,对于梳妆打扮那是刻意追求。南北朝时期的女子除了两颊的妆容,还有额头的妆饰。《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前者说发型,后者说额妆。

    受佛教艺术影响,此时的女性流行在额头涂黄、贴黄,黏贴在额上的薄片又称花黄。梁代江洪《咏歌姬》云:“薄鬓约微黄,轻红澹铅脸。”梁代简文帝萧纲的后宫嫔妃盛行作额黄妆,简文帝每天所见,印象深刻,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屡有反映,《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戏赠丽人》云:“同安鬟里拔,异作额间黄。”这些薄片除了染成金黄,也有染成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成为面饰的一种,因贴的部位不同,形状色泽不同,又称为花胜、罗胜、翠钿、金钿等名称。

    对于“花黄”,有的观点倾向于就是额黄妆,有的则持否定的观点,认为贴花黄已脱离了额黄的范畴,更多地接近花钿的妆饰。前面已经说明额黄妆有两种,一是染色,二是贴黄,后者与花钿有近似,但是贴的是染黄的薄片,仍然属于额黄妆的范畴,至于花钿所贴饰品色彩较之花黄更丰富。花钿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又称花子、花钿。有观点认为梅花妆即是花钿,不准确。我在拙著《褒衣洒脱博带宽——六朝人的衣柜》中有论述:寿阳公主的梅花妆确有与花钿相似之处,即在额上画出花瓣妆或用花瓣饰品贴在额上。但是花钿使用金属材质后,花钿分为两种:无脚花钿与有脚花钿。前者与梅花妆接近,以薄片饰品贴额上。后者则是花钿金属材质,连接上短柄,插到发髻上,成为发簪。

    考古发现,两晋时期已经出现薄片饰品与连短柄的这两种花钿,江苏南京北郊、郭家山、幕府山、中华门外南山顶等多处晋墓出土了金质花钿实物,薄片花瓣形花钿与有短柄的鸡心形花钿都有。梁朝庾肩吾《冬晓诗》:“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注意诗中说的是“插花钿”,而不是贴花钿,也不是“对镜贴花黄”的行为。南朝徐陵《玉台新咏·序》也有“反插金钿”之语。

    三.高髻彰显个性

    以东吴、东晋、南朝为朝代概念的六朝时期思想开放,个性彰显,给女性提供了追求美丽,展示美感,创造美事的空间。此时的妇女发式,呈现出多种多样,花样百出,争奇斗艳,各领风骚的状态。发式有反绾髻、百花髻、芙蓉归云髻、凌云髻、随云髻、盘恒髻等。缬子髻形制为编发为环,以色带束之。盘恒髻,形制为梳挽时将发掠至头顶,合为一束,盘旋成髻,远望如层层叠云。飞天髻形制为梳挽时将发掠至头顶,分成数股,每股弯成圆环,直耸于上。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描绘了灵蛇髻。梳理时将发掠至头顶,编成一股、双股或多股,然后盘成各种环形。因为发式扭转自如,如同游蛇蜿蜒、灵动,故名。传说灵蛇髻为魏文帝皇后甄氏创制。《采兰杂志》记载:“甄后入既魏宫,宫廷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其一二。”

    自两晋以来,南方妇女的发式就渐趋高大,社会时尚,尤其是女性以高发髻为美。《晋书·五行志》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用发既多,不可恒戴,乃先于木及笼上装之,名曰假髻。至于贫家,不能自办,自号无头,就人借头。”妇女头发梳理的发髻,仍然达不到社会时尚推崇的高耸发髻,女性就借助木笼,做成高大的假发髻。这种假发、假髻、借头相当于今天戏剧中的“假头套”,但是比假头套要高大。庾信《春赋》有云:“钗朵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高大的发髻在头顶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盘结,高耸,造型奇特,可以衬托出身材的修长,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四.褒衣博带成时尚

    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服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汉族服式,即承袭秦汉旧制;二是少数民族服饰,承袭北方习俗。

    当时,衫是汉族男子的主要服饰。衫和袍在样式上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别:按照汉代的习俗,凡是称为袍的,袖口应收敛,且装有祛口;而衫却不需要祛口,袖口非常宽敞。由于衫基本不受约束,因此魏晋时期的服装日趋宽博,这也成了当时的风俗,并对南北朝服饰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是王公贵族、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都以褒衣博带、宽衫大袖为尚。《洛阳迦蓝记》云:“羽仪服式,悉如魏法。江表士庶,竞相模楷,褒衣博带,被及秣陵。”文人雅士最喜欢穿衫,宽大的衫子成为当时最具个性化的服饰,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就好穿宽大的衫子。竹林七贤基本上都做过官,但是他们“越名教而任自然”,放弃官职,甘于做山野之人,抚琴长啸,寄情山林。他们穿的服饰不是官服,而是百姓的服饰,宽大的衫子,飘逸的风度,是他们蔑视权贵,鄙视世俗,纵情山水,精神奔放的最好写照。

    从东晋一直到南朝各代,服装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趋向宽松肥大。《晋书·五行志》云:“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仿,舆台成俗。”其原因无外乎士大夫生活安逸,纵情放达,追求飘逸的感觉,“褒衣博带”正好体现出飘逸之感。直到梁代,士大夫还喜欢穿肥大的衣服,系着宽松的长带,头戴高帽,足蹬高齿木屐,仪态潇洒从容。

    五.女性服饰上俭下丰

    六朝时期的女性一般上身穿衫、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上俭下丰,裙子曳地,下摆宽松,以达到俊俏潇洒的美学效果。

    贵族妇女的服装虽然还有长裙曳地、宽衣广袖,但是已经渐渐减少,代之以交领长裙或上衣下裙分装。裙外腰间加有带若干飘带的斜角形、三角形围腰。此时的襦衫以瘦小紧身为尚,衣袖宽窄不一。裙长盖于脚面。裙是以上俭下丰的斜片布料拼合而成,裙摆较为宽大。在江苏南京石子岗、幕府山等地出土的六朝侍女陶俑中,可以看到这种服饰的风格。

    六朝时期的婚服体现“上俭下丰”即上窄下宽的风格,沈从文先生考证面料则选用白色薄质丝绸制作。注意,并不是后来的红色婚服。上衣以衫子为主,外罩短襦,下裳为裙。衫有单层与夹层之分,沈约《少年新婚中咏》诗云:“裙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说的是单衫,轻薄透明,但是古代婚礼一般不在夏季,集中于冬季的春节等节庆日,新娘内穿薄衫外套短襦,披夹衫等。举办新婚仪式时,新娘要风度不要温度穿薄衫也是常事,今天的婚礼活动中,新娘穿婚纱楚楚“冻(动)”人也是一样。富裕人家,婚礼大厅里也会点上炉火,提高室温。

    六朝人追求服饰之美,创造服饰辉煌,固然有彰显个性,陶醉美感的因素,也有“为悦己者容”的激情与豪迈。六朝男性率性而动,不拘礼节,六朝女性何尝不是敢作敢为敢爱的主?婚礼中的女性更是扮美妆靓,广袖舞翩翩,纤腰更娉婷,薄透时尚美,裙长身姿秀。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中华服饰文化精神文明的内涵。精神活跃、思想解放、尊崇个性的六朝,“褒衣博带”风尚,“上俭下丰”风格,“傅粉施朱”妆容,“高耸如云”发式,无一不彰显六朝的社会风情,体现服饰文化格调。六朝之美,美在个性,美在衣尚,美在文化。

    (本文图片均选自《褒衣洒脱博带宽——六朝人的衣柜》)

    《褒衣洒脱博带宽——六朝人的衣柜》 黄强 著 商务印书馆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8日 11版)

[ 责编:高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确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