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悦读频道> 悦读会 > 正文

“万蝈来朝”有或无

来源:北京日报2024-03-07 10:04

  林硕

  惊蛰一过,各种鸣虫开始活跃起来,老北京常见的蝈蝈、扎嘴儿、吱拉子等鸣虫,在先秦时期被统称为“螽斯”,由于出众的繁殖能力,被认为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早在《诗经·国风·周南》中就有一篇《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何大齐 绘

  蝈蝈白菜被厚爱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螽斯,蝗属,长而青,长角长股,能以股相切作声,一生九十九子”,特别强调其超强的繁衍能力。

  蝈蝈象征多子多福的说法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皇室也深信不疑,所谓“后宫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南宋胡宏:《皇王大纪》)。根据明代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卷十七《大内规制纪略》所载:明代紫禁城西六宫的西二长街(永寿宫的西侧)有两座门,南首为“螽斯门”,北首为“百子门”,旨在让长于深宫中的皇子们了解“生育继嗣”的重要性。明清鼎革后,宫中仍保留着“螽斯门”与“百子门”之名,寓意“螽斯衍庆”。

  不仅西六宫方向有螽斯门,东六宫内亦不乏螽斯元素。在永和宫内,曾长期摆放着据说是光绪帝瑾妃他他拉氏的陪嫁——翠玉白菜,上面雕刻着一只蝈蝈和一只蝗虫。为何陪嫁之物会选择刻有蝈蝈、蝗虫的玉雕白菜摆件呢?原来,清人常以白菜来寓意女子“贞洁清白”,而蝈蝈与蝗虫则是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象征。无独有偶,李成武在《爱月轩笔记》中写道:按其叔父李莲英的回忆,慈禧太后曾将两棵绿叶白芯的翡翠白菜作为随葬品,其上雕有一只满绿蝈蝈,另有两只马蜂。足见太后、妃嫔对白菜蝈蝈题材的青睐。

  从“聒聒”到“蝈蝈”

  普通的宫人并不看重寓意,能听到虫鸣之声,感受虫趣之乐足矣。早在五代王仁裕所著《开元天宝遗事》中,就有宫人蓄虫的描写:“每至秋时,宫中妇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尤其是在冬季来临之后,各类鸣虫可为主人带来大自然的声音,宛如仲夏之夜。

  两宋时期,人工蓄养鸣虫的技术业已出现,但由于成本问题,民间仍以“野采”为主。按《帝都景物略》所记:永定门外五里的胡家村,在明代便是一处非常著名的鸣虫野采场所。每岁七八月间,男孩们手持竹筒、过笼、铜丝罩等器具来此,在草丛或低矮灌木中抓逮蝈蝈、蟋蟀等,往来“虫嬉”者络绎不绝。

  对于各类鸣虫的命名,历朝历代、大江南北的叫法各有特色。譬如,蟋蟀有蛐蛐、促织、秋虫或夜鸣虫等别称。至于蝈蝈的命名则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演变过程。

  先秦时期的蝈蝈一类被泛称为“螽斯”,而“蝈蝈”一词用于指“青蛙”。时至明代,逐渐有人将蝈蝈称为“聒聒”,命名逻辑是此虫能发出清脆响亮的鸣叫,声似“聒聒”。此外,蝈蝈还有络纬、蛞蛞、叫哥哥以及蚰子等别称,但绝大部分古籍中写作“聒聒”。譬如沈弘正的《虫天志》,刘侗、于奕正的《帝都景物略》,以及袁宏道的《瓶花斋集》均写作“聒聒”。其中,袁宏道在《瓶花斋集》卷八《杂录》中,重点记述了北京人养蝈蝈的风俗:京师人除促织外,也捕养另一种“似蚱蜢而身肥大”的鸣虫,谓之“聒聒”,喜食丝瓜及瓜瓤,“音声与促织相似,而清越过之”。袁宏道“尝畜二笼(聒聒),挂之檐间,露下凄声彻夜,酸楚异常,俗耳为之一清”。

  入清以后,从陈淏子的《花镜》,到朱从延的《蚟孙鉴》,再到英廉的《日下旧闻考》,都继续沿用“聒聒”称呼。然而,在民间小说、评话等通俗文学中,则更倾向于将“聒聒”写作同音字“蝈蝈”。比如,《红楼梦》第八十八回中就写道,贾宝玉借花献佛,拿着贾环送他的“蝈蝈”去讨好贾母。晚清之际,文康所著《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中,也同样采用了“蝈蝈”的写法。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聒聒”的写法最终被“蝈蝈”取代。

  冬日赏鸣在清宫

  不论鸣虫的称谓经历了多么复杂的演变,丝毫不会影响人们对它们的喜爱,清宫素有“冬日赏鸣”之好,尤其是康熙、乾隆祖孙二人。康熙皇帝专门写过《络纬养至暮春》,还下令内务府的奉宸苑(即内务府所属管理园囿、河道的机构)每岁在温室中人工蓄养。乾隆皇帝比起皇祖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专门为蝈蝈赋诗、考订命名源流,还亲自参与“匏器(蝈蝈装具,亦称蒲器)”的制作。查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养心殿造办处档案可知:是年,弘历曾传旨工匠为两件“拱花蝈蝈葫芦俱各镶口配盖”。所谓“拱花”原本是古籍刻印过程中的一种技法,即用凹凸印版嵌合压印。此处借指给生长过程中的葫芦套模,成熟之后得到带凹凸效果的纹饰。这两件拱花匏器最终被匠人配以象牙雕盖,奢华考究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清代君主还让小小鸣虫登上节庆宴席的大雅之堂。康熙年间,有位长期伴驾御前的名儒高士奇,毕生著述颇丰,在其所著《金鳌退食笔记》中提到“元夕鳌山灯藏虫”的趣事:正月十五元宵夜,天子与群臣欢宴,在乐舞声中观赏“鳌山灯”。宫廷当中的虫把式和太监预先将蟋蟀放置在鳌山灯内,待到奏乐停止,便会有虫鸣“自鳌山灯中出”,好不热闹,正所谓“秋虫忽向鳌山底,相和宫嫔笑语声”。不过,高士奇的记述与乾隆皇帝的回忆有所出入。弘历在《咏络纬诗序》中明确写道:元夕赐宴是将络纬“置绣笼中,唧唧之声不绝”,而非蟋蟀。

  其实,这种误读也可以理解。近代以前,没有人对蝈蝈、蟋蟀、金铃等鸣虫进行细化分类,称呼混用现象屡见不鲜,最明显的事例便是夏仁虎的《清宫词·养蝈蝈》:“锦襦深处似春暖,怀裹金铃(蛉)响的匀。争说曾逢西母笑,朝来跪进洗头盆。”讲得是宫女怀揣金蛉服侍西太后朝沐,岂料小虫突然鸣叫,惹得慈禧闻之而笑。题目是《养蝈蝈》,诗文中又变成金蛉。可见,古人对于鸣虫的叫法比较随意,毕竟仅仅是“玩意儿”而已,不必较真儿。

  新春暖阁蝈蝈鸣

  晚清以降,民间长期流传着所谓元旦朝会“万蝈来朝”的轶事。大意是深谙鸣虫特性的乾隆皇帝为了讨个好彩头,会在每年元月岁首的太和殿内放置蝈蝈,左右各放置五千只,合计万只。由于蝈蝈在25℃以上才会持续、高亢地鸣叫,因此虫把式与烧火太监事先沟通好,掌握殿内温度。先把温度调低,蝈蝈就会安静,当皇帝迈进大殿时,烧火太监使用双倍炭火,殿内温度迅速飙升,霎时间一万只蝈蝈齐声鸣叫,寓意“万国来朝”。有时候,这则故事的主人公还会换作慈禧太后。

  可无论是乾隆还是慈禧,此事在官方史书、私家笔记中均未找到明确出处。清帝逊位后,大批太监出宫,有人讲述昔日的宫廷见闻:每年过年时,皇宫的宫殿暖阁里摆设火盆、烧上木炭,周围架子上摆满蝈蝈葫芦,日夜齐鸣。笔者认为“万蝈来朝”之说,应该是后人将《金鳌退食笔记》中“元夕鳌山灯藏虫”与清宫太监回忆的“新春暖阁蝈蝈鸣”进行嫁接,这才演绎出来的轶事。

  (作者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广西钦州遭遇强降雨 市区出现多处内涝

  • 阿根廷首都两列火车相撞造成90人受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