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站立自己-杭州帕金森患者的故事

2017-04-24 16:28 来源: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7-04-24 16:28:29来源:光明日报出版社作者:责任编辑:张晓荣

站立自己-杭州帕金森患者的故事

  作者简介:

  张应杭,1963年9月生于浙江云和。1986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大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曾师从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冯契先生,曾任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为浙江大学教授。曾承担多项国家基金项目。主要著作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中的管理智慧》(3卷)等,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迄今已发表著述250多万字。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杭州市十余名帕金森患者,以及若干与帕病治疗医护相关的专家的采访和纪实写作,和杭州帕金森患者群在过去几年中的活动记录,这个患者群体的自助活动,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扶助。

  序

  万斌

  看完《站立自我》的书稿,不由地让我想起佛陀当年布道时的告谕: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他必然地会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八种痛苦。帕金森病友们正经历的就是八苦之一的“病苦”。也许正是有了诸如“病苦”这样的苦难的真实存在,佛陀创立的佛教由此断言:“人生苦海无边。”佛家认为,消除这一痛苦的惟一途径是:“回头是岸”,即看破红尘,根绝一切俗念,达到一切皆空的觉悟。我们承认佛教对人生痛苦的揭示是有意义的,但它在解释痛苦时却走向了唯心主义的幻觉。

  佛教尽可以在自己的教义中宣称一切痛苦都可以在彼岸世界消失,但现实的诸多痛苦却依然要在我们人生中真实地存在着。也就是说,佛教尽可以宣称“回头是岸”,但彼“岸”世界仍然充塞着人生诸种的痛苦。

  其实,人类正是在正视痛苦并战胜痛苦的过程中,才领悟到生命之真谛的,人生之真、善、美的丰富内蕴也正是从中孕育和造就的。因为痛苦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品性。如果没有这种痛苦的磨练,那么,勇敢、力量、坚韧不拔等人格品性往往就无从造就。快乐、欢愉的体验对人生而言固然是轻松的,但痛苦和不幸的考验则使人生有了坚强和怯懦的区分。由此,叶欣巴哈甚至认为:“痛苦是人类的导师,灵魂在痛苦的培育下才日益茁壮。”人类历史与现实中的无数事实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那些被称为英雄或伟人的人,往往都经历了我们所无法想象的痛苦之后才获得其人生成功的。

  事实上,正如我们在许多坚强者那里见到的那样,战胜痛苦的秘诀之一就是永远不抱怨命运。我们知道命运对海伦凯勒来说是最不公正的。海伦凯勒自幼集聋、盲、哑于一身,但她以坚强的毅力刻苦学习,克服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无数困难,不仅读完大学,而且还使自己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她挑战命运的感人故事曾感动过全世界不同地区的无数心灵。她有一篇著名的散文,题目就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这篇文章中,她曾这样深情地写道:最近,我的一位好朋友来看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都看到了些什么。她回答说:“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我常这样问自己:在森林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却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我这个有目不能视的人,仅仅靠触觉都能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东西:我感到一片娇嫩的叶子的匀称,我爱抚地用手摸着银色白桦树光滑的外皮,或是松树粗糙的表皮。春天,我满怀希望地在树的枝条上寻找着芽苞,寻找着大自然冬眠后醒来的第一个标志。我还可以感到鲜花那可爱的、天鹅绒般柔软光滑的花瓣,并发现了它有着奇特的卷曲造型。大自然就这样向我展现了千奇百怪的美好事物……

  战胜痛苦的另一则秘诀是永远不回避痛苦。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哲人曾告诫世人:不动心和平静能减轻或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荷。但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逃避。而且,事实上人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既然我们无法逃避人生,当然也就无法逃避痛苦。这样,对人生痛苦的冷眼旁观或无动于衷,或根本就采取无欲无望的态度,也许会达到某种表面上的平静。但在这个貌似平静的背后无非是两种可能:或是因着无法消除之痛苦的真实存在而更加不平静,或是走向人格心态上可悲的消极和麻木。因此,无论哪一种情形,对自我人生而言都只能是一种不幸。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在自我人生中,逃避痛苦比战胜痛苦要容易得多,但人生却因此失却了一个造就自我人格坚强品性的机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斯宾诺莎的如下一个说法是深刻的:“如果有人感觉痛苦,那他就首先力求去掉痛苦;痛苦愈大,他用来反对痛苦的力量也必然愈大,由此他的人格也一定愈坚强与伟大。”

  读完书稿的我,因感动而写下了这些文字。我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可以从这些帕友故事中获得如我一般的感动,并因这份感动而更加珍爱我们的生命。

  是为序。

  2017年3月22日写于杭州

  目录:

  【综述】

  “站立自己”让爱停留

  ——杭州帕金森患者群体公益活动回顾和

  展望 ◎陶焙元 沈志荣/1

  【杭州帕界人物采访】

  杭州帕友“阿杜” ◎徐祖贤/19

  心有春色 永不趴下

  ——华立集团高管陶焙元的故事 ◎沈志荣/31

  谢永康和“帕友之音” ◎龙 炎/41

  崇高的使命

  ——访浙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博士生

  导师罗巍 ◎祝金生/48

  帕金森公益事业的爱心大使

  ——著名心理学家赵国秋教授访

  谈录 ◎徐祖贤 杜宗江/56

  大爱是温暖人心的源泉

  ——记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帕金森病康复科 ◎周筱蓝/60

  我与我的帕金森病人

  ——帕金森病专家吕文主任医师访谈录 ◎庐上雁/66

  帕女人——木子 ◎谢永康/72

  “你好,帕友!”

  ——记慈爱康复交流群群主笑笑 ◎胡 晓/82

  母慈子孝不言中

  ——记帕友张延和他的慈母 ◎申子戎/88

  绽放如虹

  ——记帕友成晓虹 ◎周彩虹/94

  追求完美的维纳斯

  ——记帕友彭舒女士 ◎胡 冕/102

  工程师贺泰山小记 ◎龚玉和/109

  爱如春风 和煦你我

  ——记帕金森病友心中的严大姐 ◎周筱蓝/115

  生命的强者

  ——记青年帕金森病患者马建强 ◎逸 凡/121

  “唐老鸭”的故事

  ——帕友王尹英侧记 ◎永 康/127

  帕星是怎样炼成的

  ——大姐曹森月的故事 ◎晓 谢/131

  人生路漫漫,相濡以沫度春秋

  ——帕友周国梁和他的老伴章根娣漫记 ◎玉 和/133

  【专家寄语】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浙江大学张应杭教授访谈录 ◎周玲俐/142

  苟且和远方的田野

  ——在“4.11”帕金森病日前夕写给

  我的患者朋友们 ◎王 含/165

  关怀帕金森病的护理和陪护人员 ◎马 羽/168

  帕金森病专家眼中的担忧与希望 ◎胡小吾/171

  爱人如己,不忘初心 ◎郝红伟/174

  后 记 ◎张应杭/176

[责任编辑:张晓荣]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